从发展到兴盛再到衰落 海上帝国 葡萄牙篇

从发展到兴盛再到衰落 海上帝国 葡萄牙篇

幻影追踪 2024-10-06 财经 1 次浏览 0个评论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第五章中世纪晚期

第十四讲海上帝国——葡萄牙篇

主讲人: 航海家亨利绮罗生

整理人:航海家亨利绮罗生

 

一 葡萄牙的早期航海活动

上一讲讲过,1143年,葡萄牙获得了独立。成立了葡萄牙王国。

葡萄牙王国国旗


 

葡萄牙国土是一块狭长的沿海土地,几乎没有什么内陆地区,加上人口密集,内部资源稀缺,依靠内部机制解决这会矛盾毫无可能,只有寻求外向的扩张,转嫁经济危机。陆地上,强大的宿敌西班牙堵住了葡萄牙所有向外扩张的路径,因此,谋图海上的发展成为葡萄牙求取生存的惟一手段。

 

在14世纪末。葡萄牙就开始进行海上探险活动。在若昂一世在位期间(1385-1433),葡萄牙确立了向海上发展的国策,1386年葡萄牙与英国订立了“温莎条约”,确立了英葡同盟,此后数百年英葡同盟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持着,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长期有效的国家同盟。1415年,若昂一世和儿子亨利王子亲自率领一支由19000名陆军、1700名海军和200艘战舰组成的庞大军队,攻占了非洲西北角的重要城市休达(今塞卜泰),控制直布罗陀海峡,此事件被认为是葡萄牙海上扩张政策的正式起点。

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

 

若昂一世的小儿子亨利从小就表示了对航海的极大兴趣,虽然他没有能继承王位,但是他对政治没有兴趣,这样反而更能使他专心航海事业。

航海家亨利亲王(1394-1460)

 

亨利王子对航海的贡献不是亲自去探险,而是大力推动探险的进行。他在那里创办了一所航海学院,培养本国水手,提高他们的航海技艺;设立观象台,网罗各国的地学家、地图绘制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制订计划、方案;广泛收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为己所用;并大力鼓励造船和改进航海技术。


1420年,在亨利支持下,葡萄牙舰队发现马德拉群岛(请大家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此处),1427年,发现亚速尔群岛,1445年,葡萄牙人达到塞内加尔。佛得角等地。亨利于1460年去世,死后,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因财政问题一度陷入停滞,但是,不久,葡萄牙人就继续他们的航海事业。

整装待发的葡萄牙水手

 

“大地止于此 大海始于斯。”

——卡蒙斯(葡萄牙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卢西塔尼亚人之歌》)

 

在阿方索五世(1443-1481),若昂二世(1481-1495)在位期间,葡萄牙人继续他们的海上探险。(前者是亨利王子的侄子,后者是侄孙)。

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


 

1482年,葡萄牙人发现了刚果,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迪亚士


 

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的老路,在好望角继续前进,在阿拉伯向导的带领下,终于横穿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政治格局影响深远,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达伽马


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和解下签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确定通过佛得角群岛以西2200海里处的“教皇子午线”为界,瓜分欧洲以外的世界,东半球属葡萄牙,西半球属西班牙 。从此之后,葡萄牙就专业在亚洲和非洲进行殖民扩张活动。

 

葡萄牙人的殖民战略重点必考

由于葡萄牙国小人少,而面对的亚洲国家比西班牙面对的美洲土人要强不少。所以葡萄牙不是以征服大片土地为策略。而是用海军控制重要的贸易线路和据点,在贸易据点上修筑堡垒,进行防卫,对当地居民,葡萄牙人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段,进行殖民扩张。

 

葡萄牙海军以卡拉克战舰和卡拉维尔快舰为主。

卡拉克战舰是一款在15世纪盛行于地中海的三桅或四桅的帆船。由柯克战舰改造而来。它的特征就是其巨大的弧形船尾,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而它在前桅及中桅装配了数张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三角帆。卡瑞克帆船是欧洲史上第一款用作远洋航行的船舰,这是因为它的庞大体积能够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稳定;此外,它被划分大量空间,得以摆放足够远洋航行的物资。


卡拉克战舰体积庞大,防护严密,具备的多层甲板可以放重型火炮,亦便于发射并排的侧舷火炮,火力非常强大。可以说,超过了当时亚洲任何战舰(包括天下无敌的大明海军)

卡拉克战舰(日本史料称之为“黑船”)


 

改进型的卡拉克战舰,全长46-55米,排水量在300-1000吨,后期排水量甚至达到2000吨、

 

另一种比较轻便的是卡拉维尔快舰。

卡拉维尔帆船比卡拉克帆船更轻,而且吃水线亦较浅,更适合于沿岸及河川的探险,亦减低船只的负担。在船帆方面,它使用了地中海普遍见到的三角帆(又称拉丁帆),转舵性能变得更高,船帆更易鼓起,速度亦大幅增加。卡拉维尔帆船满足了当时冒险家要求的经济性、普遍性、操舵性及速度,成为当时欧洲最盛行的帆船。

卡拉维尔战舰


初期的卡拉维尔帆船全长大约二十至三十米,重约五十吨,只装备两根船桅,后期是100吨左右。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当年七下西洋的明朝舰队造船技术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此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中国。葡萄牙人则仰仗先进的海军,船坚炮利。横行印度洋地区,进行海上殖民活动。

 

二 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1506-1507年。葡萄牙人对东非进行探险活动。相继发现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等地区。同时,将其魔爪伸向印度。

葡萄牙人在非洲的殖民据点


 

当时,印度的重要贸易中心是卡利卡特,但是,因信仰对立,加上阿拉伯商人挑唆,当地统治者萨莫林对葡萄牙人充满敌意。甚至杀害葡萄牙商人,在一名印度人的建议下,葡萄牙第一次来到了更加南方的另一座城市科钦。一直被卡利卡特压制的科钦人,敏感的察觉到了机会。于是,当年科钦人便开始和葡萄牙人结成联盟,依附于新来的殖民者。

16世纪绘制的科钦地图

 

 

 

科钦和卡利卡特的地理位置

 

卡利卡特的统治者萨莫林听说科钦勾结葡萄牙人,大怒。1503年,萨莫林决心与葡萄牙决一死战。趁着葡萄牙舰队在夏季开往红海执行封锁任务的间隙,卡利卡特国王召集了许多印度王公,纠合号称50000人的大军入侵科钦。

 

科钦保卫战1504重点必考

兵力对比

印度6万以上

葡萄牙500人(葡萄牙军里真正的葡萄牙人只有150个,其余为当地部队)

葡萄牙处于明显劣势

 

当地葡萄牙将领帕切科,在卡利卡特大军必须经过的一个狭窄海峡设防。他们不仅在浅滩一带建造栅栏,还将3艘船用铁链链接起来,堵住狭窄的海峡。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科钦地图


 

阿三军以水陆并进之势开进到这里,被狭窄的地形所堵住。卡利卡特人的舰队数次向守卫海峡的葡萄牙小船队发起攻击,却因为地形问题而每次不得不只能使用一小部分兵力。几波进攻都如同当年被困在温泉关的波斯军队一样,被集中火力的守军击退。伤亡惨重。

葡萄牙士兵


 

稍作调整的阿三又计划以自己手里的5门重型火炮来击沉葡萄牙战船。但是他们的炮手缺乏欧洲同行的瞄准技术,也没有使用类似武器的经验。相反,帕切科和他的手下一直用火力压制着沿海的敌军,让对方无法好好校准射击精度。阿三被葡萄牙大炮轰的七零八落,晕头转向。

 

阿三军见直趋不成,绕过海峡封锁线,派70艘战舰直取科钦城,葡萄牙军回援,内外夹击,大败阿三军。马不停蹄的帕切科又赶回了之前的海峡战场,挫败了卡利卡特舰队的又一次进攻。此后,卡利卡特人改变了进军路线,选择从北面进军科钦城。但是他们还是需要穿过一条狭窄的海峡。葡萄牙守军也如法炮制的赶到北面,重新设防。又将三哥打退。到了9月,葡萄牙援军来到,阿三军久攻不下,瘟疫流行。士气大跌,被迫狼狈撤退。

 

伤亡

阿三2万

葡萄牙轻微

 

不甘失败的三哥没有死心。卡利卡特的统治者萨莫林妄图卷土重来。勾结一贯与西欧作对的奥斯曼帝国。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殖民和商业活动,也大大损害了威尼斯商人和埃及商人的利益,威尼斯人派出使者,联络埃及和奥斯曼帝国,决定组成联军,攻打葡萄牙,由威尼斯人出钱并帮助埃及人制造战船。

 

1509年,三哥,埃及人,奥斯曼援军组成联合舰队,一起来进攻葡萄牙,要把葡萄牙人赶下海吃吃海水

 

第乌海战 1509 重点 必考

兵力对比葡萄牙18艘战舰(包括12艘卡拉克战舰,6艘卡拉维尔战舰)1500葡萄牙人 400科钦人

穆斯林联军12艘威尼斯大船,80艘小船数千兵力

 

在头一年,穆斯林联军就来到第乌(第乌位置见上图)附近海域挑衅。与葡萄牙先头部队遭遇,战斗中,打死了葡萄牙印度总督的儿子洛伦索·德·阿尔梅达。葡萄牙印度总督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愤怒于儿子之死,寻求着复仇的机会,次年,亲率葡萄牙舰队,进攻穆斯林占据的第乌港,与穆斯林决战。

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1450-1510)

 

葡萄牙人有十八艘船只,由总督指挥,其士兵约有1500名葡萄牙人和400名来自科钦的本地战斗人员。盟军一方有数千人,近一百艘船,但是只有十二艘是大船,其余的则是吃水很浅的小船。埃及人在发现了葡萄牙人赶来时,由于惧怕对方在技术上的优势,他们决定利用第乌港及其堡垒的优势,并且那里还有火炮。因此他们决定在港口下锚并等着葡萄牙人来攻击。

 

战斗一开始,葡萄牙人就抢先发起进攻,第乌要塞的岸炮射程不如他们,因此无法造成任何威胁。葡萄牙步兵不但装备精良,善于射击,还可以非常熟练的投掷榴弹。葡萄牙的船只是为了在大西洋航行而造,抗浪性能优良。火力凶猛,直冲过来。把穆斯林海军打的晕头转向。

 

阿拉伯帆船

 

穆斯林战船还准备按照传统战术,撞击并靠拢敌舰,将围系白头巾、手持月牙大刀的勇士送上敌舰展开肉搏时,葡萄牙舰队的大炮在100码之外就把他们击沉了。阿拉伯联军的排浆船和单桅帆船既没有火炮,弓箭的射程和威力也小的可怜。根本不是葡萄牙人的对手。少数穆斯林船只接近葡萄牙船,才发现,对方船舷太高导致士兵爬不上去,结果被葡萄牙士兵以火器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走。双方激战数小时,穆斯林海军不敌,狼狈逃走,葡萄牙获胜

第乌海战


 

伤亡

葡萄牙140人

穆斯林700余人,数百人被俘(都被葡萄牙人酷刑处死)

 

战后,1535年,葡萄牙人彻底占领第乌,1546年,又打退印度人的反攻(第二次第乌海战)在此之前,1510年,葡萄牙人已经武力占领果阿。果阿成为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殖民中心,直至印度独立

葡萄牙人控制的印度沿海城市


 

这时,前面提到的指挥第乌海战的印度总督阿尔梅达卸任回国(回国途中在好望角被土人杀死),由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接任。

 

阿尔布克尔克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一心试图控制所有从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红海、波斯湾、太平洋的海军航线,将其由奥斯曼帝国及其穆斯林与印度人盟友的“内海”,变成葡萄牙人的“内海”,这家伙比他的前任更加阴险狡诈,卑鄙无耻在上任前,1507年,阿尔布克尔克就率舰队进攻霍尔木兹,以6艘战舰大败当地穆斯林王公的100余艘战舰。当地统治者投降。允许葡萄牙人修筑要塞,1515年,葡萄牙人控制霍尔木兹海峡

阿方索 德 阿尔布克尔克(1453-1515)


 

阿尔布克尔克将目光瞄准了战略要地马六甲海峡

在15-16世纪的近代早期,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当地人建立了伊斯兰王国,即马六甲王国。马六甲苏丹国(中国史书称为满喇加王国)是控制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当地统治者以都城马六甲城为核心,吸纳了来自阿三和红海地区的商船,以及南洋和北方的商队在此贸易交换。此城也因此富甲一方,成为东西方海上贸易线上的要冲。明朝初年的航海家郑和便数次率领宝船队途径当地。

马六甲海峡


 

贪婪的葡萄牙人很快将目光转向马六甲。1511年7月,葡萄牙军在阿尔布克尔克的率领下分乘11艘卡拉克战舰。3艘卡拉维尔战舰,2艘加列战舰。共千余侵略军悍然发动对马六甲的入侵战争。

 

马六甲围攻战 1511

马六甲人的军队不仅有大量当地人组成的步兵队伍,还有来自阿三的战象和受西方影响的火器。除了一支舰队外,王国还花费巨资修筑首都的城墙,并在皇宫附近建造了坚固的堡垒卫城。由于城市本身被流入马六甲海峡的河流分为两部分,所以这座带有清真寺的要塞本身还扼守这联通两处城区的沿海大桥。只有通过大桥和要塞的防御火力,船只才能进入安全的城市内港停泊。可以说马六甲城对于任何想要攻克他的敌人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葡萄牙舰队与7月1日抵达了马六甲城,并在城中抛锚。

 

马六甲苏丹一方面与阿尔布克尔克谈判,另一方面则利用拖延的时间,组织军队准备抵抗。他的部下在内港入口上方的大桥上建立了防御用的栅栏,并在内港聚集起了一支舰队。同时在马六甲城内的穆斯林商人蛊惑下,准备对城市内部发起一次特殊的肃反行动,将可能不站在他一边坚持抵抗的非穆斯林商人一网打尽。这样一来,不仅不少来自阿三和东南亚地区的商人可能遭殃,连当时正在港内的5艘中国商船也不能幸免。愤怒的中国商人转而支持葡萄牙人。献上地形图,并劝说葡萄牙人围攻城池。得到中国商人的帮助,葡萄牙人的气焰更加嚣张。

 

葡萄牙军在舰炮火力下兵分两路,发起登陆。在舰船火炮支援下发起夹攻。发现敌军登陆的马来守军立即开始开炮射击,但远距离的射击并没有什么效果。在他们打完第一轮后,葡萄牙士兵组成方阵,冲向桥上的守军。守军继续在盾牌兵的掩护下,用弓箭和吹管朝着他们射出带有毒药的利箭。身披板甲,头戴钢盔的葡军并不理会这些箭矢,直接杀到了栅栏跟前,用火枪和长矛攻击那里的守军,将守军击溃。反攻的马六甲军也被葡萄牙人的火枪齐射打退,损失惨重。

葡萄牙士兵


 

马六甲人出动大象迎战,但经过训练的战象并没有发挥出想象中的效果,葡萄牙人立即组成方阵,用手里的枪矛猛戳大象的眼睛。受伤的大象立即发狂,并转身冲乱了守军的阵线。反而把马六甲军踩的一片混乱但是,马六甲人依托王宫和城池顽强抵抗,因为距离太远,葡萄牙军无法得到舰炮支援,进攻受挫,撤退。

马六甲围攻战


 

马六甲守军从内港出动了大批火船,希望焚毁葡萄牙大帆船,但被早有准备的葡萄牙人逐一化解。反而损失不少兵马。

炮轰马六甲


 

8月8日,葡萄牙人再次发起攻击。旗舰海洋之花号趁着涨潮,用侧翼的火炮和塔楼上的各种武器压制要塞里的守军火力。另外2艘加莱战船贴近海岸,掩护登陆部队再次出击。这些陆战队再次顶着守军的密集火力,击破了栅栏附近的守军,并占据了大桥和清真寺。一些葡萄牙战船从大桥下冲入了内港,并帮助登陆部队建立了新的炮兵阵地。由于不少守军躲入街道后从屋顶向冲入街道的葡军射击,葡萄牙人纵火焚烧城区。火光冲天,马六甲人纷纷溃败。海军舰船与炮兵则继续对着王宫和要塞不停的射击。10天后,马六甲苏丹穆罕穆德见无法抵挡,弃城逃走,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

海洋之花号


 

战后,马六甲苏丹穆罕穆德向天下无敌的大明求救,明朝没有理他(距离太远,超过明朝的投送兵力范围),绝望的苏丹退守马六甲旁边的宾坦岛,继续抗击葡萄牙殖民军。

宾坦岛位置


 

葡萄牙人决心一鼓作气,消灭马六甲的残余势力

1526年10月,千余葡萄牙侵略军,在将领佩德罗马斯卡莱纳斯率领下进攻宾坦岛,决心一举灭亡马六甲。

宾坦岛之战 1526

宾坦岛地形图


 

数日后,葡萄牙人抵达了宾坦岛,并直接在岛屿间的海峡处停泊。他们的目标,则位于宾坦主岛以南的另一座小岛上。但这个岛附近却有大面积的淤泥和浅滩,大型船只很容易在退潮时搁浅陷入。

 

但在两岛之间,还有一条可以通行的水道。葡萄牙人派出一艘小船进行了侦查。结果,他们发现水道间已经布满了守军安插的木桩,用以阻挡一切大型船只进入。但若是只用小船进攻,沿岸又有很多类似炮台的防御城寨。大量的枪炮被部署在那里,并由栅栏和土墙保护。


葡萄牙人决定让小船负责开道,拔除所有的水底木桩。大船在后方紧紧跟随,提供必要的火力掩护。这样的做法会非常缓慢而低效,却也是最稳妥的手段。葡萄牙人用这种手段。像拔钉子一样。一个个清理马六甲人的城寨,排除水上的木桩子。马六甲援军舰队来到,葡萄牙人以小船诱敌,将其诱入大船射程内。用火炮摧毁

 

在战斗中,一名马六甲人被俘,立刻叛变,建议葡萄牙人声东击西。夺取要塞

葡萄牙人听取建议。兵分两路,一路以100名葡萄牙士兵和300马六甲仆从军登陆城市以西,并携带这个工事作为屏障。大量的守军被这个动作吸引,认为这是葡萄牙人准备陆战的开始。

但在另一头,300名武装最好的葡萄牙人和100名随军奴隶,在夜里偷偷登上了北岸。登上北岸的葡萄牙人游泳越过浅滩。趁夜突然出现在城门口。用炸药炸开城门,马六甲人从熟睡中惊醒,猝不及防,大败,葡萄牙军杀入城内,葡萄牙舰队也发炮掩护,马六甲人大败,残部亦被击溃。马六甲苏丹穆罕穆德见大势已去,再次逃走,逃亡马来亚。苟延残喘。马六甲苏丹国至此基本灭亡。


伤亡 葡萄牙 53人 马六甲 数千人

 

结论:这几场战役可以很好体现西方“船坚炮利”所带来的巨大战术优势,我们可以看出,人数优势弥补不了装备和技战术的巨大差距,西方列强此时已经基本确立了对亚洲的军事优势,除了对抗奥斯曼,波斯,中国等大国,西方列强几乎所向无敌。而即使是这类亚洲大国,对付西欧军队也往往需要两三倍甚至数倍的兵力才能将其战胜,16世纪同等规模下亚洲国家的军队战胜西欧军队的战例,几乎极其少见。

 

在葡萄牙王若昂三世(1521-1557)在位期间,葡萄牙继续在波斯湾,红海地区扩张


 

若昂三世


此时,波斯湾的小国巴林仗着奥斯曼和波斯撑腰,公然对抗葡萄牙,葡萄牙人忍无可忍,决心攻灭巴林。葡萄牙印度总督塞奎拉派侄子科雷亚联合已经投降葡萄牙的霍尔木兹(见上文),进攻巴林。

 

巴林围攻战 1521

兵力对比

葡萄牙  400 霍尔木兹伪军 3000

巴林 2千奥斯曼援军 数百

 

7月27日,葡萄牙人准备登陆进攻巴林城。他们原本预料会在当地先打一场海战,却发现守军慑于葡萄牙舰队的实力和名声,选择了将全部人员留在岛上固守。

 

 

葡萄牙人在舰炮火力掩护下登陆,摆出方阵,击溃穆斯林先头部队,逼近城池。巴林国王莫里姆不愿意在城内坐以待毙,率领主力军蜂拥杀出。阿拉伯武士如同大扩张时代的先辈一样,用剑盾和长矛构成的方阵压向人数更少的入侵者。一些贵族骑兵也从步兵背后迂回到两翼,配合方阵协同进攻葡萄牙人的队列。后者被迫停止前进步伐,在原地组成长矛方阵固守。由于海军的长矛通常短于陆军使用的长枪,所以葡萄牙贵族方阵在近战中没有什么优势。不少人在身上的护甲之余,也需要举着盾牌保护自己。同时也需要掩护那些缺乏护具的火枪手。因此两军战在一起,陷入僵局。

巴林的阿拉伯士兵


 

这时,后面观望的葡萄牙的霍尔木兹伪军终于来到,投入战斗,形势顿时逆转,巴林军队抵挡不住,开始败退。巴林国王见状,与贵族组成的骑兵策马赶到队列的最前沿,以便为身后的众多步兵争取重组时间。结果葡萄牙人火枪齐射,把巴林国王莫里姆和一众贵族乱枪打死。失去了国王的巴林军士气大跌,纷纷溃败,葡萄牙军反攻,杀入城内,巴林投降,葡萄牙人获胜。

 

国王的侄子被临时推上了王位,并开始与葡萄牙和谈。巴林重新宣誓成为霍尔木兹王国的附庸,也等于承认了葡萄牙的宗主权。葡萄牙人也留下少量的兵力,在当地构筑一座小型要塞。而后撤走。

 

葡萄牙人占据巴林,卡住了奥斯曼人进出波斯湾的咽喉,奥斯曼人如鱼刺在喉,非常不爽奥斯曼人决心拿下巴林,1559年,在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的支持下,1200奥斯曼军分乘70艘小船。偷袭巴林。

 

第二次巴林围攻战 1559

兵力对比 奥斯曼 1200

葡萄牙 1000 巴林军 400

 

8月奥斯曼人围攻巴林,巴林向葡萄牙求救

葡萄牙此时兵力不足,先派出第一支增援舰队由霍尔木兹本地的守军组成,包括10艘小型的桨帆船战舰和几百名士兵。由于寡不敌众,被奥斯曼人打退

 

1559年9月,第二支葡萄牙舰队开始支援巴林。除了有1艘卡拉维尔帆船外,其他船只也都是小型的桨帆船战舰。加上之前扯下来的残部,张牙舞爪,向奥斯曼人杀来。

 

葡萄牙海军突袭奥斯曼人,焚毁奥斯曼主力战舰,并劫掠了其补给船,奥斯曼海军不敌,被葡萄牙人封锁在港内。葡萄牙军随后登陆,奥斯曼人在发现对手意图后也设下了埋伏。大量的步兵按照土耳其人习惯的战法,将阵地设立在岛上的棕榈树林里,方便枪手进行自由点射。同时,一队集中起来的骑兵被派往侧翼,准备给对手以雷霆一击。果然,这套战术成功打乱了疏于侧翼防备的葡萄牙步兵。奥斯曼人击毙葡萄牙指挥官西尔韦拉,打死葡萄牙人60多人,超过30个人成为俘虏。

西亚壁画 巴林围攻战


 

但葡萄牙舰队依然控制着海面,继续维持对奥斯曼军营的封锁。一些船只被派回霍尔木兹,运载着更多葡萄牙人返回巴林。2艘被俘获的奥斯曼战船,甚至成为了葡萄牙海军指挥官迪诺罗尼的座舰。最后,总计有30艘葡萄牙船和1000以上的部队加入战事。到10月,被长期围困的奥斯曼人终于弹尽粮绝,走投无路,向葡萄牙人投降,葡萄牙人获胜。

 

巴林围攻战分析:

巴林围攻战,面对奥斯曼大军,葡萄牙人打的不是很漂亮,在海上,葡萄牙人也许很强,但是,在陆地上,面对如奥斯曼这样的大国,葡萄牙也并没有战胜把握。这也充分说明了葡萄牙始终底子薄,人口少,国力差,陆军与欧洲大国相比仍有差距的窘境,也为日后葡萄牙的衰败埋下伏笔。

 

三 葡萄牙在东亚

葡萄牙舰队在亚洲横行霸道,有没有受过挫折呢?当然有。这次不知死活的葡萄牙人来到了中国

 

1513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南海。在珠江口的屯门岛驻扎下来。修筑要塞。赖在当地不走了。葡萄牙人企图以屯门为跳板,武力入侵中国,逼迫明朝答应葡萄牙人的无理要求

 

葡萄牙人经常上岸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又借口谈判通商,赖在当地不走,明朝将葡萄牙人成为佛朗机人,朝廷官员认为佛朗机人扰民甚重,要求对葡人进行驱逐。正德十五年(1520年),御史丘道隆及御史何鳌都曾向明武宗上奏要求驱逐佛朗机人,但由于正德皇帝对佛朗机人有好感而不了了之。葡萄牙人买通正德皇帝的宠臣江彬。葡萄牙人火者亚三(其实是冒充葡萄牙人的中国人),更是取得了正德皇帝的信任,成为了正德的亲信,还教他葡萄牙语。葡萄牙人的气焰更加嚣张。

 

1521年,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继位,忍无可忍的明朝政府处死江彬和火者亚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葡萄牙人立即滚蛋,葡人断然拒绝。

1521年8月,时年56岁的广东海道副使汪𬭎奉命驱逐佛朗机(葡萄牙)人。此时葡萄牙人由阿尔瓦雷斯 (Pedro Álvares) 率领,已占据屯门岛附近若干年。双方决战在即。

 

屯门海战 1521

8月,汪𬭎亲率军民猛攻葡人船队,此时又有科埃略(Duarte Coello)及雷戈(Ambrocio do Rego)各带两艘大船前来援助葡人,明军终因葡人火炮猛烈而败阵。狼狈退走。

 

因为葡萄牙人炮火猛烈,汪𬭎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新制定了作战计划。准备了一些装满油料和柴草的小舟,待一天刮起很大的南风,汪𬭎率军士4000众,船只50余再次攻打葡人船队。先将一些填有膏油草料的船只点燃,火船快速朝葡人船只驶去,由于葡人船只巨大,转动速度缓慢,无法躲开火船进攻,很快燃烧了起来,明军在海上放起火来,葡人大乱。汪𬭎又趁机派人潜入水下,将未起火的葡人船只凿漏,葡人纷纷跳海逃命。然后汪𬭎命军士跃上敌船与葡人厮杀,葡人大败。最后剩下三艘大船,在9月7日趁天黑逃到附近岛屿藏身。天亮后,风向逆转,葡人才借强劲的北风勉强逃过明军的追击,逃回已窃据的马六甲。明军获胜

 

 

但是,通过此战,明军也认识到了葡萄牙人武器先进,船坚炮利。明军引进了葡萄牙人的大炮,命名为佛朗机,还有火枪,同时,仿造葡萄牙人的桨帆船,命名为蜈蚣船

蜈蚣船


明军战船


 

不甘失败的葡萄牙人又卷土重来,1521年,300名葡萄牙侵略军分乘5艘战舰,进犯广东新会西草湾。

 

西草湾海战 1521

 

当葡军进犯至西草湾时,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率军抵御。激战中,潘丁苟率先登上葡军战舰,明军齐进,与葡萄牙军接舷战,葡萄牙人抵挡不住,大败,明军生擒包括葡萄牙指挥别都卢在内的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俘获被葡军掳掠的男女共十人,并俘获葡军船只两艘。但葡军残余三舰又发动反攻,将明军所俘战舰焚毁,王应恩战死,葡军残部逃走。此战过后。葡萄牙见明朝防备严明。不敢再进犯,20多年没有再出现。

西草湾海战

 

两场海战的分析:

这两场海战虽然明军侥幸取胜,但是拥有数倍兵力优势的明军面对葡萄牙人,因为惧怕葡萄牙人的炮火,竟然无法通过正面海战击败葡萄牙人,只能通过“火船”或者“偷袭”“接舷战肉搏”的手段才能战胜葡萄牙舰队,可以说并不光彩。两次海战葡萄牙人人数不多,且都是实力较弱的加列浆帆船。葡人一贯仰仗的卡拉克战舰和卡拉维尔战舰并没有出场,如果葡萄牙军是这两种战舰,胜败实在难料。我们也可以发现,16世纪,停滞不前的明朝海军已经落后于西方,虽然明朝后来引进了诸如“佛郎机”之类的西式武器,但是并没有进行任何根本上的变革,使得东西方的差距逐渐扩大。

 

1553年,葡萄牙人又卷土重来,借口晾晒货物。收买当地官员。获准取得牛皮大小的一块地,葡萄牙把牛皮剪成一个个长条,在海边圈了一大片土地。占据起来,赖着不走,并每年向明朝(后来是清朝)交纳数百两白银做租金。这块地方就是澳门,葡萄牙人占据澳门,直至1999年。澳门成为葡萄牙在东亚的重要据点。

 

接下来是日本,1543年,葡萄牙人遇到风暴,漂流到日本的种子岛。受到当地领主种子岛时尧的接待。日本人被葡萄牙人带来的火绳枪所吸引,日本工匠八板金兵卫模仿葡萄牙人带来的火绳枪构造制作出第一把日本制的火绳枪,遂以此地命名为种子岛铳,不久后迅速传遍日本。日本人将这种火绳枪称为铁炮

日本战国时代的铁炮队


 

葡萄牙人的到来,损害了日本平户大名松浦隆信(这个松浦氏,后来跟海盗头子郑芝龙勾结在一起,平户就成了郑芝龙的重要据点,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出生在平户)的贸易利益,1565年,松浦隆信派水军和倭寇袭击葡萄牙舰队,被葡萄牙人打的大败,这就是著名的福田湾海战(因为篇幅有限,不冗述,大家有兴趣自己看)

游戏《幕府将军2 全面战争》里日本某些大名可以雇佣的佛郎机(葡萄牙)方阵兵


 

16世纪,强大的葡萄牙如日中天,但是,它的衰落也即将开始。

鼎盛时期的葡萄牙帝国(1500年葡萄牙人发现巴西并开始殖民活动)


 

四 葡萄牙的衰落——三王会战

1557年,年仅3岁的若昂三世的孙子——塞巴斯蒂昂一世,成为葡萄牙的君主,1568年亲政。

塞巴斯蒂昂一世


 

塞巴斯蒂昂一世志大才疏,但是又雄心勃勃,一心积极准备对外扩张。小塞年幼时受到耶稣会的深厚影响,是个神秘主义者,且曾经试过长时间的打猎及守斋。他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患有疾病很少过问政事,整日沉湎于占领和扩张基督教的梦幻里。他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以耶稣之名征服非洲穆斯林的统帅。

 

16世纪后期的时候,葡萄牙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全球的殖民贸易帝国,其殖民地遍及南美洲,西非沿海和马来群岛。然而海洋事业的兴旺发达却无法掩盖葡萄牙本国发展不足所形成的众多问题。作为一个传统上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葡萄牙人无法产出足够吸引力的商品,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本国经济产业。从亚洲通往葡萄牙的商路漫长而又险阻。成本很高。葡萄牙人几乎赚不到什么钱。

 

长此以往,葡萄牙人开始觉得这样的发展模式有些难以为继。深受邻国西班牙人影响的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开发美洲和非洲的内陆殖民地,希望通过获得更多土地来改变自己创收模式与经济结构,并最终将自己变成一个像西班牙那样的全球殖民大国。因此,葡萄牙决心发动对北非的侵略战争。

 

正好此时。北非的摩洛哥王国爆发内乱,在奥斯曼人的支持下,马利克推翻了他的侄子,亲欧洲的穆塔瓦基勒,登基为王。穆塔瓦基勒逃亡葡萄牙,请求葡萄牙人帮他夺回王位。塞巴斯蒂昂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不听群臣劝阻,决定远征摩洛哥。(妈的又有奥斯曼人不愧搅屎棍)

整装待发的葡萄牙人


 

三王之战 (马哈赞河会战) 1578 重点 必考

兵力对比

葡萄牙

25000(含欧洲各国雇佣军和7000摩洛哥伪军)

摩洛哥50000(25000摩洛哥人,15000奥斯曼军)

 

1578年夏,葡萄牙军在塞巴斯蒂昂一世的率领下,登陆摩洛哥。摩洛哥苏丹(马利克采取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策略,主动向内地撤退。缺乏战斗经验的塞巴斯蒂昂轻敌冒,葡萄牙军深入干燥的山区。炎热的天气、长期的行军消耗了葡军的战斗力。葡军士气大跌,8月4 日,马利克乘葡军疲惫不堪之际,率领5万大军突然发起攻击,两军于马哈赞河附近遭遇。

 


 

 

葡萄牙军摆出西班牙方阵迎战,并且特意将经验丰富、战斗力强的雇佣军与贵族方阵布置在第一线,经验浅、战斗力较差的平民部队放置在第二线。由骑士们组成的重骑兵部队分别部署在步兵部队的两翼,摩洛哥伪军的轻骑兵部队则部署在了右翼精锐骑士的外侧。36门火炮组成的炮兵阵地位于全军的最前方位置。由于担心摩尔人占据数量优势的轻骑兵进行侧翼包抄,葡军还将大量辎重车部署在步兵部队两侧,掩护外围的散兵火枪手抵御骑兵。(如图所示)

 

摩洛哥军队由于在数量上占据2:1的优势,而选择拉长阵型,呈新月型,在两翼合围葡萄牙人的劣势兵力。他们在第一线布置了战斗力最差的安达卢西亚(位于西班牙南部)步兵,身后则是由大量欧洲流亡穆斯林组成的职业军队。奥斯曼军队则作为总预备队部署在第三线位置。2000多名轻骑兵分配部署在三条步兵战线的两侧,其余的则位于全军最后方待命。他们中的不少人装备了新式的火绳枪。同时,摩洛哥人还有一些欧式火炮进行火力支援。

(如图所示)

 

双方开战

两军火炮对射,葡萄牙人发炮攻击,摩洛哥炮兵不敌,葡萄牙人的持续炮击逼迫摩洛哥军队抢先发起了冲锋。大量位于第一线的安达卢西亚人顶着火炮与方阵中火枪手的连续射击,成功的占领了葡萄牙人的炮兵阵地。

 

葡萄牙军一线部队反击,击退摩洛哥人,向摩洛哥的二线部队发起冲锋,葡萄牙骑士也向摩洛哥军发起冲击,摩洛哥军不敌。节节败退


葡萄牙骑士发起冲锋


 

然而,由于葡萄牙军队的反击,使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由辎重车和河流组成的防御阵地。大量摩洛哥轻骑兵开始从葡军的侧翼绕到他们身后。位于第二线位置的葡萄牙民兵部队因为缺乏训练,无力承受这样的高强度袭击。同样位于后方位置的还有年轻的国王塞巴斯蒂昂本人。当国王和民兵先后开始动摇溃退后,第一线的步兵和骑兵都陷入了摩洛哥军队的包围之中

 

 

葡萄牙军被分割成两块,被包围,终于崩溃,塞巴斯蒂昂狼狈逃走,结果因慌不择路,掉入水中淹死葡萄牙人支持的穆塔瓦基勒也死于乱军之中。葡萄牙人全军覆没。战胜一方的马利克运气也很差,这时突然病死在军中,摩洛哥军拥立他的弟弟曼苏尔继位。因为此战有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摩洛哥国王马利克,摩洛哥前国王穆塔瓦基勒三个国王参战。欧洲史书也叫三王之战。参战的三王,最后一个不留,全部死光。葡萄牙全军覆没,摩洛哥获胜。


伤亡 葡萄牙8千,15000被俘

摩洛哥 大致相当

 

三王之战分析:

此战在战术意义上,主要证明了西班牙方阵并不是天下无敌,其也存在着致命的漏洞。摩洛哥人轻而易举用轻骑兵迂回的方式就大破西班牙方阵。另外,葡萄牙陆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是战斗力处于优势。最终仍然惨败,还是证明了葡萄牙的陆军并不强大。连小小的摩洛哥都对付不了,更不用说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由此,我们可以用一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外强中干的葡萄牙帝国——“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此战之后,葡萄牙损失惨重,一蹶不振巨额赎金和赔款令葡萄牙财政崩溃。更要命的是,塞巴斯蒂昂没有留下后代,葡萄牙陷入无人继位的窘境。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早就对葡萄牙垂涎三尺,1580年,通过武力手段,登上葡萄牙王位,吞并了葡萄牙,葡萄牙亡国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1556-1598在位)


 

尽管1640年葡萄牙又重新独立,但是从此一蹶不振。葡萄牙从此失去了大国的地位。

 

 

 课后习题

1 葡萄牙为何在海上能迅速扩张?

2 葡萄牙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讲 第十五讲 意大利战争(1)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系列讲座芝兰学社连载中 欢迎加入 QQ群号649461181


转载请注明来自重庆中青假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从发展到兴盛再到衰落 海上帝国 葡萄牙篇》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