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影像——娄烨导演作品的个人观感

残酷影像——娄烨导演作品的个人观感

远方的星光 2024-10-05 本地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因为《推拿》,把娄烨导演之前的几部没看过的作品给补了一下,这里简单聊一聊他的九部长篇导演作品,我的一些很私人化的观感。毕竟,我不是娄烨专家。
其实就算你不懂娄烨,也完全可以接触《推拿》这样的作品,就像你也没必要去看毕飞宇的原著。只是,娄烨作为中国大陆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本身是一位极具个性与风格的导演,从影像到内容上,都有着鲜明的个人印记。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恐怕单看某一部影片还是不够的。
娄烨属于那种特别典型的双鱼座导演,多愁善感,经常在银幕上上演爱情的执迷面和残酷面,《苏州河》里跳河了,《春风沉醉的夜晚》(以下简称《春晚》)里割腕了,《颐和园》里跳楼了,娄烨导演作品的主人公,是这样愿意为爱情放弃自己的生命,看着都是虐心。
《危情少女》和《周末情人》是娄烨早期导演的两部作品,这两部影片本身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谈不上多讨厌,但也没那么喜欢,尤其是《危情少女》,你会惊讶于这位大才子当年也拍过国产恐怖片呢。为了龙标的过审,《危情少女》最后居然也用到了吃衰老药产生幻觉之类的元素,还有不停地梦中惊醒画面,这种优良传统还真是历史悠久。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娄烨的黑历史,但仍然值得称赞的是,整体惨白泛绿的旧胶片式的影像处理营造出的气氛是很带感的。而《周末情人》,因为我看的是无字幕版,加上整体叙事线略凌乱,我倒没有那么得看懂,似乎也没兴趣把影片看懂。只记得女主认错了人然后阴差阳错地有了段感情,还有原来王志文大叔也有那么年轻青涩的时候啊!
如果说《危情少女》和《周末情人》时的娄烨依然是对自己风格的一种探索,《苏州河》则呈现出相对成熟的个人标志,这部作品也是我心目中的娄烨最佳。看看那个时候年轻潇洒的周公子在娄烨的调教下所表现出的那番游离于青葱和妖媚间的表演吧,还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贾宏声(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推荐张扬导演的《昨天》)。两段爱情故事在苏州河畔的交错,长得一模一样的两位女生所各自遭遇的爱情,这其中的欺骗与残酷。一位选择殉情,一位选择销声匿迹,希望自己的男票通过找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她的方式来证明他爱她,可是,男票就这样任凭女友消失。这位女友何必要选择这般任性极端的方式去验证爱情呢,也许是被那个殉情的故事所感动,也许她们本就是一个人。
大量的近景特写,手持摄影,长焦、失焦,画面亮度往低光和阴郁里调,碎片剪辑,跳接……所有的这些电影语言融合在了娄烨导演的大部分作品里,真实而又梦幻迷离,让一部分人沉醉,也让一部人头晕。《苏州河》之后,是民国谍战题材的《紫蝴蝶》,依然是偏凌乱的叙事,依然是突出感受,印象比较深的是章子怡跟冯远征之间的情感,还有那段足够意境化的牺牲。不得不说,娄烨的这种风格去表现乱世的残酷实在是太适合了。
《颐和园》是我看娄烨的第一部作品,跟《浮城谜事》一样,看得比较早,具体情节未必能回忆得起。只是震惊于一位大陆导演是可以这么去拍情色的,赤身裸体,毫不刻意遮掩,甚至是三点尽露,这在欧美地区也不是随便能看到的场面。但没那么香艳,在昏暗灯光的掩护下,这些场面竟透露出压抑的调调,一如《浮城谜事》里的那些个没完没了的雨夜。这是娄烨拍情色的风格,《春晚》里也是如此。娄烨说他想拍真实的情色场面,只是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他还是要做妥协的吧,你看为了《推拿》的上映就收敛很多。
情色归情色,情色外皮的下面还是娄烨对残酷的诠释,《颐和园》回忆残酷青春,《浮城谜事》折射残酷生活,所以那样的打光,那样的运镜便合情合理。《春晚》也是娄烨导演作品里我比较喜欢的,无奈这是个同性恋题材,于是又被禁了。但透过娄烨的镜头是真正能让观众去走近这类所谓边缘人物的真实生活的,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压力与压抑,甚至那位基佬自杀的时候,你会深深地同情他。心想这个社会怎么能这样,为什么接受不了搞基,即使是他出轨在先,你也会暂时忘却道德的束缚,深山风雨中的那种无助感冲破了画面让人暂时失去了理性。
《春晚》另一个让我触动的原因在于故事发生和拍摄的地点在南京,就像后面我要说的《推拿》。即便娄导再怎么虚焦背景,我也认得出新街口的莱迪广场,认得出秦昊去宿迁的路上经过的长江大桥,还有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高速路风景。看着看着我会觉得,这就是我身边人的故事,很真实,可我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这个社会一点点抛弃了。所以,我对《花》的触动反而没那么大,因为这不过是一部特别标准的娄烨电影,只是满足了他对法国的好感。一位北京女孩在异国他乡的感情纠葛,最终还是选择回家寻找归宿,这其中还有那位法国男子的各种境遇,情色场面的表现也是固有的那些风格,只是少了几分压抑感,多的是漂泊味。毕竟我对法国没有感情嘛,所以这部电影我也就是看看罢了。
《推拿》绝对是我个人的年度华语最佳,到不是附和金马奖才这么说。影片没有《春晚》里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出现,但整个环境氛围还有道具立马能让我有共鸣,还有偶尔蹦出的南京话(梅婷)和南京普通话都是那样熟悉。这些只是一些硬件啦,相对来说,《推拿》的风格比起娄烨之前的作品,已经有了不少突破和改变,内容上没那么残酷,甚至可以说这是娄烨几部作品里相对柔和而给人以希望的那种了。拍弱势群体的确是娄烨的强项,当然也与原著有关,影片里的盲人们没有什么消极沉沦博你同情的嫌疑,就群像来说他们是快乐的,即便眼睛看不见,也会在开心的时刻留影大笑,只是偶尔也会被情感和家事所困。这其中最代表的是郭晓冬自残来维护尊严,也没那么残酷了,反倒更多是一种肃然起敬的勇气。
而影像上,《推拿》也是要比娄烨之前的作品再进一步。诸多感情戏份来说,最触动的当然是主打的小马和小蛮了,开头和结尾都提及。在很多地方,娄烨故意用背景灯光的忽明忽暗去表现盲人的“视觉”,最棒的是小马被撞之后逐步恢复视力的那一段,完完全全就是电影语言的魅力。娄烨把自己惯用的伎俩发扬光大,在视听语言上实现了某种不一样的尝试。而在拍摄洗头房的内景时,渲染出色彩的表现,紫色粉色的绚烂也是娄烨以往作品里少见的。回头想想,其实小马小蛮的感情戏也是够狗血的,可这些在另类影像的表达下显现出的是某种不一样的可爱呢。
《推拿》值得另说的还有影片的旁白,很复古的那种,像《周末情人》这种90年代国产片的味道。包括开场念演职人员名单,都是在细节处照顾到盲人观众,是为有心。还有就是洗头妹被警察蜀黍抓的戏份,不知道原著里有没有啊,有种为了过审的即视感。而且警察的存在感太低,最后小马和小蛮不照样爱得好好的。
嗯,零零碎碎就说这么多,总之感谢娄烨导演能这么坚持地拍摄优秀的文艺片,也希望这样的导演队伍能壮大,愿意去欣赏文艺片的观众也能壮大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重庆中青假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残酷影像——娄烨导演作品的个人观感》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