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的“斯大林格勒”: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德军的“斯大林格勒”: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春风化雨 2024-10-05 校园 1 次浏览 0个评论

     

       1943年1月19日,由瓦杜丁提出的代号为“跳跃”的顿巴斯战役计划被苏联最高统帅部批准。该计划的目的是合围顿巴斯地区的德军,为此苏军特别组建了由波波夫中将指挥的包括4个坦克军和3个步兵师在内的快速突击集群,这支部队与第6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一起组成了西南方面军的突击集团,担负向德军后方交通要点和第聂伯河各渡口实施突击的重任。实际上苏军完全沉醉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中,根本没有意识到西南方面军的实际情况根本无法适应这一规模宏大而复杂的进攻战役,由此导致该计划成为一场不是大胜就是大败的赌博。

       1月下旬,苏沃罗涅日方面军以2个集团军又1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的兵力,在西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协同下,向库尔斯克、哈尔科夫一线发起攻势,该地的意大利和匈牙利军队在苏军的迅猛打击下迅速崩溃,整个战线被撕开了大缺口。右翼的第60集团军一下子就突入德军侧后,顺利迂回德军左翼,正面的苏军主力也进至北顿涅茨河。势如破竹的苏军于2月8日攻占库尔斯克;9日攻占别尔哥罗德,16日攻占哈尔科夫,21日拿下了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所在地扎波罗什。

       至2月18日苏军突击集团已杀到第聂伯罗河各主要渡口附近,德军面临灭顶之灾。但统帅曼施坦因却从中看到了胜利的机会:苏军已在此次进攻中消耗很大,参战部队的实力已大幅下降,成为强弩之末!而随着战线的不断缩短,他可以集中起南方集团军群全部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其中包括刚刚到达的精锐之师党卫军第1装甲军),对苏军几乎不设防的右翼来个一剑封喉!

       2月17日,希特勒乘座着元首专机兴冲冲飞抵曼施坦因司令部所在地扎波罗什,由于对哈尔科夫失守不满,他打算撤换刚刚就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不过苏军正在逼近扎波罗什的消息使他打消这个念头,而下令撤出哈尔科夫的兰兹将军成为替罪羊遭到处决。

       曼施坦因向希特勒汇报不利的战局之后提出了他的反击计划:从顿涅茨河正面抽调部队,然后集中全部装甲部队对苏军突击部队的侧翼进行打击。这是个极其冒险的计划,但也是能扭转危局的唯一机会!可希特勒还在为哈尔科夫的失守而耿耿于怀,一心要收复哈尔科夫而不是围歼苏军,两人争执不下!最终,恶化的战局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勉强同意了曼施坦因的反击计划。


       几乎同时,斯大林被表面胜利所鼓舞,严词督促西南方面军向第聂伯河挺进,全然不顾进攻的部队已大大超出支援和补给的有效距离。

       2月19日,希特勒的专机离开时,苏军先头部队距离扎波罗什不到10公里,曼施坦因却因赢得舌战胜利而准备放手一搏!他在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左右翼精心布置了两支铁钳——党卫军第1装甲军(辖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装甲师、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和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和第48装甲军(第7、11装甲师、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在正面则由霍立特集群(辖第40装甲军、“GD”师和第333步兵师等部,后改称第6集团军)坚守米乌斯河防线,形成铁砧,配合两翼的合击。德军此次反击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不仅从法国调来生力军,还补充了新的坦克,甚至有少量最新的“虎”式,而空军也集中第4航空队的750架作战飞机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和空中支援。在所有的战前谁备中,燃料是最为奇缺的物资,但是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掌握了苏军指挥系统几乎一致认为德军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将撤退到第聂伯河以西和苏军燃料更加缺乏的情报,这使德军信心大增!相对于德军的精心准备,苏军的情况就相形见绌了,由于连续的战斗,许多部队因为大量的伤亡减员,几乎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而随着补给线的拉长,物资补给、兵员补充以及武器装备维护保养都因为超出了后勤补给的极限而完全没有了。

       就在苏军陶醉于自斯大林格勒以来的持续胜利中,这可是自战争开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但是他们低估了曼施坦因。他先是组织了一系列有序的撤退,引诱苏军逐渐拉长了补给线(斯大林求胜心切也帮了忙)。当苏军的战线拉长到极限以后,他就一举投入突击力量,向苏军西南方面军发起攻击,在击破该部后再向北,攻击沃罗涅日方面军——标谁的拖刀计!为此,他在2月6日将霍利特战役集群撤往米乌斯河地区,并将坦克第4集团军从顿河下游调往集团军群的左翼。这样,他腾出了相当大的机动兵力来改善战役态势和建立预备队,集结起了两个用于反击的突击集群。13日,曼施坦因指挥的顿河集团军群正式改称南方集团军群,下辖坦克第1、集团军以及霍利特和肯普夫两个战役集群,还得到了从西欧调来的8个师的生力军。

       苏军于17进抵米乌斯河地区,但再也无力突破德军的防御。18日,南方集团军已集结起30个师的兵力其中有13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800辆坦克组成的突击力量。虽然在整个战线上,苏军在兵力占有8:1的绝对优势:但在德军反击地区,德军却牢牢掌握着优势:兵力为2:1,炮兵为1.6:1.飞机为2:1,作为突击之矛的坦克更是达到10:1!

       19日,德第48装甲军首先对西南方面的右翼突然发起猛攻:紧接着党卫军第1装甲军也发起攻击,打击的矛头直指在第聂伯河渡口的波波夫集群,苏军猝不及防遭到巨大损失,身在一线的波波夫中将察危险、于是请求允许撤退,但他的撤退建议被拒绝,甚至还要求他完成原定任务,继续进攻。然而只剩下25辆完好的坦克该部连守住已占地区也很困难,当即被德军击溃。德军的打击迅即落在整个西方面军头上,它遭到来自三个方向的夹击:包括第1近卫集团军、第5、6集团军等部在内、共8个军,10个师又5个旅迅速士崩瓦解.伤亡高达4万余人,失去建制与指挥的残部纷纷向北顿涅茨河以东地区撤退。23日,德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1装甲军在巴甫洛格勒胜利会师,但是德军由于兵力太少,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合围,因此多数苏军还是逃脱。


       为扭转危机,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立即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首先将沃罗涅日方面左翼的坦克第3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划归西南方面军指挥。并严令上述两个集团军从23日起,不断向德军侧翼实施反击,但是这两集团军因连日激战战斗力大幅下降,进展微乎其微。

       至3月2日苏军担负突击的第5集团军损失最大,几乎全军覆没。苏西南方面军残部且战且退,于3日退过北顿涅茨河才站稳了脚,导致战线出现了巨大的缺口,使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态势变得险恶起来。当德军开始反击时,沃罗涅日方面军正在实施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现在其左翼全部暴露在德军攻击下。曼施坦因立即根据战场局势变更部,以坦克第4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的17个师(其中6个装甲师)向哈尔科西南地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第40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发起攻击,苏沃罗涅日方面军各部在此前的进攻中已遭很大削弱:整个方面军能作战的坦克只有区区70辆!而且既没有预队,也没有足够的燃料和弹药补充,形势岌岌可危。

       德军在击溃苏西南方面军力后按预定计划将攻击的主力转向北方,当时的苏坦克第3集团军只有50辆坦克!虽然竭力抵抗终因实力相差悬殊而溃败.鉴于形势危急,沃罗涅日方面军3日停止进攻,全线转入防御。5日,除了第6近卫骑兵军以外,苏坦克第3集团军主力被消灭。

未能完胜的结局

      3月6日,德军将主要突击方向集中到苏军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的接合部,兵锋直指哈尔科夫。为避免战线的彻底崩溃、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当日果断停止了正在计划中的对列宁格勒的进攻,紧急抽调兵力前来增援。苏坦克第1集团军奉命启程南下,开赴奥博扬地区。同时第21、64集团军也星夜来援,但是这些援军距离尚远,最快到达战区也要在3月下旬,此刻哈尔科夫地区的苏军就只行第1近卫骑兵军了。正是该部队没有辜负近卫军的光荣称号,面对优势之敌,顽强地行了整整3天的阻击,为苏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就在这3天里,苏军得以投入了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预备队一一第2、3近卫坦克军和步兵第203、167、113师。而在此期间,德军得到的预备队则只有7日投入战斗的“劳斯”军。

      10日、德军在苏军第69集团和克第3集团军之间断开了一个宽达6公里的缺口、苏军虽然调来了预备队。但是这些部队一到前线就被紧急派往危急的地区,再无兵力来封闭这一缺口。德军乘机锲入,南面直逼博戈杜霍夫,北面迫近哈尔科夫。14日,苏军被迫放弃哈尔科夫,党卫军装甲军最先攻入该市,守军死杀出重围,但坦克集团军主力损失殆尽,坦克第15军军长科普佐夫少将阵亡,集团军残部退过北顿涅茨河并入西南方面军。德军继续发起进攻,17日,德军从西、南两面对别尔哥罗德发起进攻,“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于次日攻取该市。至此,几乎所有的苏军都在溃退,只要展开追击就能轻易赢得巨大战果。然而德军各参战部队经过激战,已是疲惫不堪,而且没有任何顶备队用来扩大战果,不得不将突击部队投入追击,以至于进攻力度越来越弱,随着苏军援兵的陆续赶到及春季到来,道路因解冻而变得泥泞难行,德军的反击终于停下了脚步。


       苏军在大步退却了100-150公里后,于3月25日将德军止于克拉斯诺波利耶、別尔哥罗德及沿北顿涅茨河至丘古耶夫一线,在此构成了新的战线。从地理上看,德军的此次反击形成了著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这也为日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军共伤亡被俘约10万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约600辆,各种火炮约1000门,飞机约400架。可谓惨重。

       此役中,曼施坦因元帅在险恶局势下,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指挥,采用诱敌深入,以装甲部队对敌脆弱的侧翼出击的战术,打了一场成功的反击战。是役,德军重创了苏两个方面军,阻止了苏军的进攻,而且还重新夺回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两城市,造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解除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整个南线的危机,重新获得南线战场主动,因此也被称为“北顿涅茨河上的奇迹”,甚至战后曾有人说,如果不是这次成功的反击战,纳粹德国的灭亡至少要提前一两年。
       而与曼施坦因相比,苏军统帅斯大林以及西南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上将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戈利科夫上将在战役初期对战局的判断和对双方军队实力及能力的估计都明显不及。最后,强大的战役预备队对战役的重要作用尽显无疑,苏军因为没有强大的预备队而遭到沉重打击,同样德军也因为没有强大的预备队而能取得最后的完胜。

(本文原载于《国际展望》2003.08,略有修改,仅作分享,侵权删!)



转载请注明来自重庆中青假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德军的“斯大林格勒”: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