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访谈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星夜漫步 2024-10-06 生活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第十三单元   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是调查研究者运用访谈法有计划地通过与被调查者的直接交谈获取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访谈调查法 要求调查者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要主动反省、反思,是一个调查者询问、倾听及被调查者倾诉的过程。能够熟练 运用访谈调查法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访谈调查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访谈调查的步骤。

◊掌握进入访谈现场的方法;

◊掌握访谈控制的方法;

◊掌握集体访谈的方法。

◊访谈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访谈调查的步骤;

◊进入访谈现场、控制访谈、集体访谈的注意事项。

(―)访谈调查的定义

访谈调查,又可称为访问调查,即运用访谈法进行的调查,具体说就是调查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与被调查者的 直接交谈获取调查资料的调查。与日常生活中的闲谈不同,访谈调查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有调查者主动的反 省和反思以及对访谈过程的把握和控制,并且是一个被调查者倾诉,调查者询问、倾听的过程。访谈调查具有以下 特征:

(1) 访谈调查通常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调查者可以就研究的问题向被调查者 提出询问并获得被调查者的回答,并在被调查者回答不完全时进行追问,被调查者也可以就不能理解的问题提出询 问以获得解释,从而避免因对问题理解错误而出现的误差,从而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

(2) 在访谈中,特别是正式访谈中,调查者可以适当控制访谈的环境,既确保访谈在私下里进行,也可以排除 其他因素的干扰,还可以根据访谈对象灵活安排访谈时间、提问次序和谈话节奏等,以确保调查顺利地按照预定计 划进行。

(3) 访谈调查适用于一切有正常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被访人员,包括文盲、半文盲和盲人,这是访谈调 查更优于问卷调查的地方。一般来说,只要没有语言表达障碍,任何人都可以作为被访谈对象。

(4) 访谈调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回答,不会出现漏答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调查的成功率。

(5) 访谈调查可以充分发挥调查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在调查过程中训练和培养调查人员的想象力、人

际交往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激发调查者对问题的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6) 访谈调查由于是一个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双方会相互影响,一方面调查者对调查结果的意 见和看法,可能受到被调查者的语言和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也可能受到调查者的看法和态 度的影响,因此访谈调查会出现由于主观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7) 访谈调查由于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直接交谈,难于实现调查的匿名性,这使得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会 产生较多的顾虑,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性、隐私性的问题,会出现被调查者不愿回答,或不做真实回答的情况,从 而对访问结果产生不制影响。

(8) 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调查的费用较高,时间较长,需要的人力较多,这往往限制了访谈对象的规 模。

(二)访谈调查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访谈调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访谈内容的标准化程度分类

根据访谈内容的标准化程度,可以将访谈调查划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两种。所谓结构式访谈是指按 照事先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谈问卷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是一种高度控制的标准化的访谈,其访谈的对 象、方法和程序,以及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对访谈对象的回答的记录方式都是统一的。由于结 构式访谈是以问卷作为基本工具,因此它是问卷调查中资料收集的常用方法,这一方法在第七单元中已经做了详细 的介绍。因此本部分将详细介绍的是与结构式访谈相对应的无结构式访谈。所谓无结构式访谈,又称作深度访谈或 者自由访谈,是根据一定的访谈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的比较自由的交谈。

2.根据访谈的性质分类

根据访谈的性质,又可以将无结构式访谈细分为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两种,其中正式访谈是指调查研究者事 先有计划、有准备、有预约的访谈,访谈对象通常是预先选择好的,并在与访谈对象预约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访谈; 非正式访谈是指调查研究者在调查实地,随时随地进行的,无预约、无准备的访谈,这种访谈的对象通常是偶然碰 到的当地人,访谈形式更接近于一般性的闲聊,但在访谈进行中,访谈者要注意因势利导,以便在交谈过程中能够 获得调查研究所需要的信息。

3.根据被访对象的数量分类

根据被访对象的数量,无结构式访谈还可以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两种,其中个别访谈是指调查者同一个被 访谈者围绕调查主题进行的单独交谈;集体访谈是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在一起,就访谈的主题进行交谈。

二、访谈调查的操作

(―)访谈调查的步骤

访谈调查的实施包括访谈前的准备、进入访谈现场、访谈与记录、结束访谈四个步骤。

1.访谈前的准备

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对于访谈的结果非常重要,这一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有明确的认识,精心准备好一组“访谈提纲",以保证每次访谈 能覆盖调查的主要内容。“访谈提纲”一般采用简练明确的词语或短小的句子的形式,抄写在一张卡片上,或者写 在笔记本上,用以作为在访谈过程中指导提问和检查遗漏的依据。但“访谈提纲”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需要根据 实际访谈过程中所认识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删。

第二,访谈前最好能尽可能地详细了解被访者的各方面情况和特征,比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 背景、兴趣爱好等,以便于访谈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角色姿态,增加与被访者的共同语言,缩小与被访者的 心理距离,建立起融洽轻松的访谈关系;此外也可以使访谈员对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所谈的各种情况,有一个更为 准确、更为客观的理解。

第三,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应该以被访者方便为主要原则。在访谈前,访谈员应该事先与被访者进行联 系,向被访者说明访谈目的和内容,并和被访者就访谈次数、时间长短及保密原则达成协议。

2.进入访谈现场

访谈是一个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动的过程,对于彼此陌生的人而言,开始的接触是较为困难的,特别是入户调 查,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进门的问题。在一般的调查实践中,通常会请一位与调查对象熟悉的人带路或陪同,经熟 悉调查对象的人引见,从而可以提高被访者对调查者的信任感。

其次,访谈的开场白一定要说好,要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突出。见面时,要向被访者出示身份证明或正 式的介绍信,一定要向被访者表示某种歉意,比如,“对不起,打扰了您的工作”或者“对不起,影响了您的休 息”等。要向被访者解释你是什么入,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访谈等,以消除被访者在陌生人面前所自然 产生的各种疑虑和戒备心理。然后,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地告诉被访者,你希望他谈些什么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的是,一开始不要把想了解的全部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而只给出一个总的内容范围和一两个十分容易交谈的话 题。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动被访者产生回答问题的动机;帮助他们做好回答问题的心理准备;建立起轻松、融 洽的访谈关系;引导被访者开始回答第一批问题。

3.访谈与记录

开始访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全部资料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在这方面的表现。

首先,在进入正题之前,可以先谈谈访谈对象身边的、较熟悉的事情,以消除拘束感,然后逐步地把话题引向 访谈的内容,这样可以创造有利于访谈的气氛。此外,开始提出的问题在内容上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提问的速

度也相对慢一点,以使被访者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其次,在被访者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访谈员要专心听,并认真记笔记,给被访者一种正式感、受尊重感和谈话 有价值感。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访谈员的目光要恰当地同被访者保持接触,既不能埋头记笔记,而忽视 了通过目光同被访者进行交流;又不能长时间把目光停留在被访者脸上,造成被访者的紧张感、不自在感。要使自 己的目光在笔记本和被访者这两者之间自然地往来,随时让被访者感到你在十分认真、十分注意地听取他的谈话、 他的意见和看法。

再次,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访谈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记录。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记录。

当场记录即边访谈边记录,这是访谈员较多采用的一种形式。在当场记录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记 录。主要做法是:对被访者讲述的事件、列举的实例,特别是事件或实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状况、性质等, 要尽量完整地记录;对被访者关于某一问题所表示的观点、对某一现象的主要态度、主要见解等,要准确地记录, 并且最好能记下他的原话,而不要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或“归纳”被访者的话;对于被访者在回答中的一些过渡 性语言、承接性语言、重复性语言、口头语等,则不要记。记录时,对不同问题的回答,以及对不同的事件、不同 的方面、不同的内容等的回答,都要在形式上明显地分开,各自形成单独的一段,而不要不分层次、不分段落、不 留空隙地从头记到尾。

事后记录是在访谈结束后,靠回忆进行追记的方法。它的优点是不会影响访谈时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 并有利于消除被访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感。但其缺点是所追记的资料往往很不全面,遗漏之处很多,且所记内容也不 确切。

如果被访者不介意,理想的方法是能使用录音机进行现场录音。这样,访谈员在访谈时就可以全身心地关注访 谈主题,关注被访者的回答,而不用分心去记录。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根据录音对资料进行整理,因为此时整理还 可以回想起访谈时的情景,特别是访谈员当时的感受和认识,如果时间一长,访谈员的自我感受可能就会淡忘。

4.结束访谈

结束访谈是访谈工作的最后一环,为了使访谈能够善始善终,调查者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掌握访谈的时间长短,访谈时间的长短以不妨碍被访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为原则,一般以一两个小 时为宜,不要太长,在被访者产生结束访谈的倾向或暗示时,要及时结束访谈活动。当然,如果访谈者对话题很感 兴趣,并要求转换到其他话题时,调查者可对谈话内容的相关性给予引导,并寻找适当的时机插话,以圆满结束访 谈。

第二,访谈结束后,要真诚地感谢对方的支持与合作,并对被调查者所提供的信息对调查研究具有的价值予以 肯定,如果需要再次进行访谈,可以趁此约定再次访谈的时间地点,同时可以向被调查者简单介绍再次访谈的主要 内容,以便对方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准备。

(二)如何进入访谈现场

访谈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访谈者与被访者最初接触时的表现,接近被访者,并获得被访者的配合,是访谈过 程中的第一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提前预约。经验表明,在事先预约后进入现场的情况下,遭遇被访者拒绝的情况比较少,访谈关系也 易于顺利形成。因此,访谈前,调查者应与被访者所在地区或单位取得联系,并尽可能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如 果由他们派出熟悉被访者的人带路或陪同,更容易得到被访者的信任与配合。

第二,称呼要得当。称呼是访谈者接触被访者的第一句话,如果不恰当,会对访谈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恰当 的称呼要注意四点:一是要符合访谈双方的亲密程度和心理距离;二是要入乡随俗,亲切自然;三是要尊重恭敬, 恰如其分;此外还要注意称呼习俗的发展变化。

第三,衣着要得体。被调查者与访谈者的初次见面往往是从对方的外貌获取第一印象,因此访谈者的衣着打扮 等外部形象也很重要,访谈者的衣着打扮要尽可能朴素、大方、整洁、得体,同时要与被调查者的身份、地位以及 访谈情境等因素相适合,这样能够较为容易地被访谈对象所接受。

第四,接触要积极。被调查者在与访谈者初次接触时,由于彼此互不相识,往往比较矜持,这时访谈者应采取 积极的态度打开僵局。接近被调查者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接近法,即直接介绍自己的来意和访谈的目的、内 容和要求,请求被调查者给予合作,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生硬,但效率较高;二是过渡接近法,即通过与被调查者共 同活动,或通过对被调查者提供帮助,或通过寻找与被调查者的共同语言等方式接近被调查者,逐步获得被调查者 的接纳和信任,进而使其能够为调查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第五,要消除被访者的顾虑。访谈者在访谈时要注意向被访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特别要对被访者解释调 查的保密原则和措施,对于隐私性、敏感性问题,要注意提问技巧,以消除被访者的戒备心理。

(三)如何控制访谈

访谈的控制是整个访谈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工作任务,通常访谈的控制可以通过提 问控制和表情动作控制两个主要的控制手段实现。

1.提问可控制

第一,对内容转换的控制。当访谈的内容从一个方面转到另一个方面时,访谈员要有意识地帮助被访者进行这 种转换,其方法是先对被访者所谈的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使被访者在这一方面的思路打上句号,然后再提出新的问 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被访者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地转换论题。

第二,对问题的重述和追问。当感觉到被访者对问题含义不理解、不清楚,或对问题有误解而答非所问时,可 通过使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语言重复问题以帮助他们理解;当对被访者的回答有疑问时,可通过复述其回答和追问来 确认;当感到被访者回答不全时,可通过停顿不语或追问来诱导被访者继续谈下去。追问的方式可以是直接追问, 即直截了当地请被访者对未回答或回答不具体、不完整的问题再做补充回答,也可以是迂回追问,即通过询问其他 相关的问题或换一个角度询问来获得补充的回答。

第三,掌握好发问和插话的时机。在访谈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被访者不能理解访谈者的问题或形成一些误 解,而出现答非所问,甚至跑题的情况。访谈员必须能够掌握和控制交谈的方向、范围和进展。适时的插话和提问 可以在被访者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巧妙而自然地实现对访谈进程的掌握和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被访者叙述的过 程中,除了十分重要的细节外,一般不要插活,插话也不要过多,以免打断被访者的思路。

2.表情动作控制

表情动作控制是指访谈员通过各种表情与动作,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从而达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需要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需要的时候,访谈者可以通过某些动作中断被访者的谈话,例如通过送水或点烟的动作打断被访者扯 远的话题;第二,访谈过程中要表现出礼貌、虚心、诚恳、耐心的表情,并对被访者的谈话表示关注,千万不能随 随便便,以免影响被访者谈话的情绪;第三,访谈者的表情要适合被访者回答的内容,并对被访者回答的喜怒哀乐 表示出同感;第四,要恰当地用眼,专心地用耳。既不能只顾低头记笔记,忽视被访者的存在,也不能一直盯着被 访者,眼睛要在这二者中找一个适当的位置。听被访者回答时,一定要专心,即使被访者的谈话走题了,或者语言 表达效果较差时也应如此。

(四)如何进行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也称为座谈会,是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集体访谈是访谈员与被访者、 被访者互相之间的多层次互动与交流,这一方面可以获得更为广泛、更为全面的信息。而且可以实现被访者的互相 启发、补充、核对、修正,从而使获得的资料更为完整、更为准确。此外,由于集体访谈能够同时访谈若干个不同 的访谈对象,也可以大大地节约人力、时间,相对较快地获得有关社会现象的情况;但另一方面由于集体访谈中不 仅存在着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的被访者相互之间的社会互动,这两种互动都会对集 体访谈的资料收集产生影响。因此,开好座谈会,成功地组织好集体访谈,需要访谈员有更熟练的访谈技巧及组织 会议的能力,不仅要掌握好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而且要组织和引导好被访者之间的互动。

集体访谈的组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1) 受访者的选择。集体访谈的参加人数通常以5〜7人为宜,最多不超过10人。参加集体访谈的人员应根据访 谈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的原则是:一要有代表性;二要十分了解情况;三要敢于发言;四要相互之间有共 同语言。

(2) 访谈前的准备。访谈前访谈员应事先将访谈的内容、要求和到会人员的名单告诉参加座谈会的全体调查对 象。同时,正式访谈前,访谈员应布置好座谈会会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拟定访谈提纲。集体访谈提纲是由调查研究者根据调查主题和研究目的设计的有关座谈会主要话题的概 要,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建立友好关系,解释小组规则,并提出讨论对象;二是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内 容;三是总结讨论的重要内容。

(4) 集体访谈的方式。集体访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头脑风暴法”,即座谈会的主持者不说明会议 的明确目的,而只就某一方面的总议题,请到会的被访者自由发表意见,会议主持者不发表意见,更不对别人的意 见内容提出评论;二是“反向头脑风暴法”,即座谈会首先列出某方面的问题,参加者不仅自己发表意见,而且必 须针对别人的意见展开批评与评价,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5) 访谈过程的控制。集体访谈容易产生某种“团体压力”和“从众行为”,往往使参加访谈的对象在其他访 谈对象面前有意无意地隐瞒或改变真实情况,使自己的回答和看法顺从、接近或符合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愿或不敢 表示不同的意见。因此,访谈员在座谈会上应尽可能使各种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避免让某些权威人士的发言左右其他人的发言,避免调查主持人的意见对其他人的影响。座谈会最好使用“半”结构式的访问,即对于某些问 题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从而避免座谈流于形式,同时也要避免不同意见激烈争论的局面发生。此外,访谈员要对 集体访谈中所得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注意对于某些敏感问题不适于采用集体访谈的 方法。

三、调查案例

(一)选题和方法

1. 选题

本研究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概念原型分析”系列研究的一部分。这项系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明青少年亲 社会行为概念的内部结构。

本研究试图在青少年群体互动的情境下,探索青少年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分析他们的亲社会行 为概念体系中的内容要素,为探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进一步制定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测评工具的基 本维度提供依据;本研究还将探讨青少年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等因素对其认同的亲社会行为所造成 的影响,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2. 访谈方法

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本研究采用焦点群体访谈法(focus group interview, FGI),引导青少年在较 为自然的情境下,报告他们所认同的亲社会行为。

焦点群体访谈法可以使研究者作为参与者之一与青少年一起讨论互动,避免了局外人在场而导致的偏差;在 FGI情境下,研究者还可以通过观察青少年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行为来了解他们在个别访谈中不会表现出来的行 为;研究者也可以通过深入追问来扩大访谈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从FGI的特性来 看,它也特别适用于探索性的研究。

3. 访谈对象

研究者在北京市3所小学(重点校、普通校、打工子弟校各1所)的五、六年级中随机抽取男、女生各一组, 除了打工子弟小学五年级男生组为3人外,其余每组均为6人;在北京市3所中学(重点校、普通校、打工子弟校 各1所)的初一、初二年级,随机抽取男、女生各1组,每组6人。共组成24个焦点群体访谈小组(以下简称“FGI 小组”),共计141名,其中男生69人,女生72人。

4.调查工具

(1) 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测量采用焦点群体访谈的方法,调查工具是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焦点群体 访谈提纲。

鉴于“亲社会”一词的专业性,访谈提纲在指导语中就“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向被调查者做了诠释。研究确 定了亲社会行为有利他性和社交性两大基本特性,以此为基础,在FGI指导语中将亲社会行为描述为“会给别人 带来某些好处的行为;做出这些行为能使交往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好"。

(2) 对青少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等因素的测量采用填答调查表的方式,调查工具是家庭社会 经济地位基本情况调查表,简称家庭SES调查表。

调查表参考社会学有关理论编制而成,主要的指标有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以及家庭月均收入。家庭 SES调查表旨在考察青少年家庭的社会经济情况,及其与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类型的关系。

(一)访谈提纲

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焦点群体访谈提纲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某些好 处,他们所做出的这些行为能使交往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好。

你们的身边有人经常做出这样的行为吗?

好,大家回忆一下,你们身边有哪些人经常做一些给别人带来某些好处的行为?这些行为能给别人带来好 处,或者能够使交往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好。

大家要先想出那些具体的人。谁先想出来了?跟大家说说……

你要说出这个人所做的具体的事情或者行为,也就是说,他所做的行为是什么,他在什么情况下做了这些行 为。

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吧,说得越多越好!

(三)研究程序

1. 预访谈

分别从北京市部分重点校、普通校、打工子弟校抽取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约30名,进行个体访谈和 群体访谈。依据访谈结果编制和修订焦点群体访谈提纲,最终确定“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焦点群体访谈提 纲”。

2. 选取被试

根据学校所处社区、升学率和声望等因素确定实验学校(重点校、普通校和打工子弟校)。在正式访谈前, 先在已选定学校的目标年级中随机抽取班级,请各班主任在班里随机挑选男、女生各6名,征得学生同意后组成 小组进行焦点群体访谈。

3. 培训主试

由11名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本研究的主试,研究者对这些研究生进行焦点群体访谈的培训,使之明 确访谈的基本目的,掌握访谈的基本技能,统一操作步骤。

4.正式访谈

每个FGI小组由两名主试负责,一名主持焦点群体访谈,另一名对访谈进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同时采用两个 录音笔全程录音(事先均征得被试的同意)。访谈前,主试通过青少年喜欢的群体小游戏(比如玩一种扑克牌) 与被试熟悉;访谈中,主试按照访谈提纲鼓励被试畅所欲言,不限制访谈时间(事后统计,每组的访谈时间为30 ~75分钟不等)。访谈结束后,主试向被试表示感谢并赠送小礼品。

5.数据的录入与整理

将全部声音文件转录为文本文件,由两名研究者将被试列举的行为逐一录入。为保证客观,录入时尽量记录 所有语音信息,将这些信息整合后,最终得到900项行为表述(频次总和为1027次)。

剔除900项行为中明显是青少年开玩笑的、明显不符合“亲社会行为"利他性和社交性特征的、社会价值观 明显不鼓励的行为21项(频次总和为24次);把表述较模糊,编码中分歧较大的14项行为(频次总和为14次)归入到“其他”类。最后得到865项行为(频次总和为989次)o

6.数据编码

两名研究者分别对已录入的全部数据进行独立分类编码,将相似的行为组成一个类别群并加以命名(表13-1)。分类编码依据行为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经过推断的行为动机和意图。两名研究者最初的编码一致率为74%。

接着,由另9名主试分别对两名研究者确定的分类编码依据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之后,两名研究者结合 大家的建议,提出新的分类编码依据,再按照新的分类编码依据重新对行为进行分类编码。这个过程一共进行两 次。最终的分类编码一致率提高到97% (研究者将分类编码不一致的行为归入“其他”类,这些行为不参与统计 分析)。

7.研究结果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青少年提名了43类亲社会行为,其中有一些是传统研究经常涉及的助人、安慰、分享、合作、同情、利他等行为,大约占43. 68%,另一些是传统研究不太重视的行为,涉及协调交往关系、个人特质、维护公众利益 和亲情养育等行为,大约占56.32%。研究发现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并不是仅限于“帮助行为”的单一维度, 在动机层面,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是一个自我取向和他人取向的混合体,同时情绪调节和控制也与其亲社会 行为有关。

(2) 不同类别学校青少年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显著。三类学校青少年提名的亲社会行为的频次分布和 种类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学校青少年提名亲社会行为颇次最多(435次),所提种类的范围也最大;打工子弟学 校青少年提名频次位于中间(325次),种类比较集中于体力支持、发展技能、照顾、积极建议;重点学校青少 年提名的频次最少(229次),比较强调责任义务、公益行为、捐赠、遵规等。

(3) 不同年级青少年提名的亲社会行为的频次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差异,但小学6年级青少年的提名比较独 特。他们在对多项行为的提名上都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的青少年。这有可能预示着小学6年级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 发展的关键时期,或者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转折点。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4) 女生提名的关系型亲社会行为显著多于男生;男生提名的外显型亲社会行为显著多于女生。比如,研 究者如果关注“谁经常教别人打篮球、谁会捶对方一拳来开玩笑、谁经常换班里饮水机上的水桶"等行为的话, 男生就可能表现得更亲社会;而如果关注“谁经常邀请孤独的同学一起玩、谁经常安慰情绪低落的朋友"等行为 的话,女生就可能表现得更亲社会。

问题思考

1.访谈调查的含义、类型、特征和一般步骤是什么?

2. 如何进入访谈现场?

3. 如何进行访谈控制?

4. 如何进行集体访谈?

实务训练

1 .调查案例

XXX的行为研究。

2. 具体任务

(1) 选择调查课题。

(2) 设计访谈调查方案。

(3) 实施访谈调查。

(4) 整理访谈记录。

(5) 完成访谈报告。

3. 实训步骤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适宜于访谈调查的课题。

(2) 设计出实施访谈调查的方案。

(3) 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实施访谈调查。

(4) 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

普遍调查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进行的调查,属于宏观的社会调查。普查具有全面性、准确性、普遍性特 点,是各国政府和有关机构全面了解国情民情的重要方法。

 知识目标

◊普遍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普遍调查的适用范围。

 能力目标

◊掌握普遍调查的主要方式;

◊掌握普遍调查的原则、步骤。

 要点提示

◊掌握普遍调查的特点与主要方式;

◊掌握普遍调查的原则与步骤。

一、普遍调查的概述

(―)普遍调查的定义

普遍调查也称全面调查,通常简称为普查,是指对所要调查的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无一遗漏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般来说,普查往往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进行的调查,例如全国、全省、全市、全行业、全系统等范围内进 行的普查,其规模很大,属于宏观的社会调查。一般来说,普遍调查具有以下特点:

(1) 普查具有全面性的特点。普查的调查对象是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它所搜集的资料能够反映不同状况下的调 查对象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基本情况,与其他类型的社会调查相比,普查是最全面的。

(2) 普查具有准确性的特点。普查的各个项目和指标都是统一规定的,并且它对每个调查对象都是按照统一的 要求进行逐个的调查,其结果直接体现所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因此,普查收集的资料标准化程度较高,准确性 较强。

(3) 普查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普查是从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那里收集资料,不同层次、不同状况的调查对象的有 关情况在资料中都逐一地得到反映。因而,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汇总和归纳得出的结论,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普遍 性。

(4) 普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由于普查的调查对象多、分布范围广,造成其工作量较大,需要的人 力、物力和资金也很多;第二,普查更多地需要由政府出面主持,调拨专门经费、建立专门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 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除统计部门和政府部门外,一般个人和单位元法独立实施,也是一般的社会研究很少采 用普查形式的原因;第三,普查的高代价使其不能频繁开展,往往是按一定周期,间隔较长时间进行;第四,普查 的范围广、涉及人员多、工作量大等特点也限制了普查的内容。因而,一般来说普查的项目较少,缺乏深度,只是 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情况,对调查对象的了解不如其他调查形式深入、细致。此外,在普查中参与调查的人员较多、较杂,使得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错误的机会大大增加。

(二)普遍调查的适用范围

通过普查能够对社会的整体状况做出全面而准确的描述,为了解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大规模总体的 概况提供最基本的资料;同时,通过普查往往能够得出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的结论,为国家及各级部门制定 政策、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普查的成果也为各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因此,普遍调查往往成为了解国情民情的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普查所具有的局限性,它的适用范围较窄, 只适用于对有关全局性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不适于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由于普查不适于频繁开展,它只能作为 统计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一种辅助性的调查方式。此外,普查多由政府部门主持,如国家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和统计 报表,工业部门主持的工业调查,农业部门主持的农业资源普查,物资部门主持的库存普查等。

二、普遍调查的操作

(―)普遍调查的方式

普遍调查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种是通过统计报表的方式,即由上级普查部门(通常是国家行政部门)制定普查表,由下级有关部门根据所 掌握的资料进行填报。例如,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工农总产值进行统计的数据资料,就是由各城乡企业、单位统一填 报的报表汇总而来的。

另一种是通过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由专门的调查人员采用专门的调查表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的调查。例 如,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残疾人普查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

(二)普遍调查的步骤

由于普查的统一性强,涉及的社会面大,参与人员多,所以必须要严密组织、细致开展,通盘考虑全过程。一 般来说,普查是按以下的程序和步骤进行的:

1.准备阶段

具体步骤主要有:

(1) 选择和确定普查课题。

(2) 建立统一领导的各级普查工作领导机构。

(3) 制定和颁布普查方案,确定普查对象、分析单位、普查项目以及时间和经费的预算等。

(4) 配备和培训普查人员。

(5) 准备普查所需的物质条件,如普查文件、普查表格、计算机分析软件和设备等。

(6) 进行普查试点,修订普查方案、登记表和工作细则。

(7)进行普查前的宣传和动员。

2.调查登记阶段

具体步骤主要有:

(1) 普查登记,可请被调查者到登记站登记,或由调查员上门登记。

(2) 复查核实,由调查员根据专门编制的检查细则对调查登记的内容进行复查审核。

(3) 普查质量的抽样检查,在每个普查区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核查。

3.汇总资料、总结公布阶段

具体步骤主要有:

(1) 快速汇总主要数据,如人口调查中的总人口、民族、文化程度等。

(2) 编码,按照编码规定为普查表上的项目标注数字代码。

(3) 将普查表上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生成普查资料库。

(4) 汇总资料并公布结果,根据统一规定的流程、进度和标准,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公布 于众。

(三)普遍调查遵循的原则

做好普遍调查,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

(1)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由于普查的范围广、时间长、参与调查的人员多,因此,必须要 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普查的时间、步骤、规划、内容等每一个细节都进行高度统一的安排,并对普查过程进行高度 集中的组织与协调,保证调查工作的一致性和条理性,促使普查工作能够顺利和高质量地完成。

(2)调查项目必须简明,项目和指标必须统一。普查的范围广、调查对象多的特点,决定了普查的调查项目不 宜过多,为了提高普查的准确性、减少统计分析的难度,普查的内容一般只限于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情况。同时,普 查的项目和指标必须有统一的规定和说明,不能随意改动,否则会影响资料汇总综合和对比分析。

(3) 应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普查的特点决定它不能频繁地进行,但应该尽可能地按一定周期进行普查,并 保持调查内容的基本一致,以便能够对普查资料进行前后对比,从而掌握社会的发展规律、预测总的发展趋势。比 如,联合国就建议在逢“零”或接近“零”年举行人口普查,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各国人口的 情况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对比研究。

三、调查案例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 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普查领导机构,实行统导。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不设区 的市和市辖区人民政府设置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置人口普查办公室;村民委员 会和居民委员会设置人口普查小组,分别负责人口普查的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

(2) 制定和颁布普查方案:颁布《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化文件。

规定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

(3) 普查所需的物资准备: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以地方财政为主。

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计了三类调查表,人口普查表短表、人口普查表长表、死亡人 口调查表。其中人口普查表长表根据国家规定的办法,抽取10%的户填报;人口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在 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期间内有死亡人口的户,需进行普查登记,同时填报死亡人口调查表。

(4) 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培训工作由县、市人民政府普查机构统一组织进行,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并 测试合格后,由县、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人口普查机构联合发给证件。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入户普查登记时, 必须佩戴证件方可工作。

(5) 宣传动员和试点工作。

(二)调查登记阶段

1. 现场登记

从2000年11月1日到11月10日进行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登记工作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 式进行,普查员按照普查表列出的项目逐户逐人询问,逐项填写。普查员每调查完一户,须将填写的内容向本户 申报人当面宣读,进行核对。

2. 复查核实

2000年11月15日之前完成复查工作。普查登记结束后,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全面复 查,发现差错,经核实后,予以改正。

3. 质量抽查

2000年11月30日之前完成质量抽查工作。复查工作完成后,全国抽取0.15%的人口进行事后质量抽查。事后 质量抽查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

(三)汇总资料和公布阶段

1.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主要数字先进行快速汇总,汇总结果于2000年12月 31日之前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001年1月31日之前发布公报。

2. 编码工作

2001年4月30日以前完成编码工作。人口普查表经复查后,由编码员在编码指导员的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定 的标准,集中在县级进行编码。

3. 数据的录入

编码资料经全面复核、验收合格后,由人口普查机构负责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

4.资料汇总和公布

数据录入后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下发的汇总程序进行处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于2001年9月30日以前将全部汇总结果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001年12月 31日以前完成全国人口普查汇总工作,公布汇总资料,编制普查报告书。

问题思考

1. 普遍调查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2. 普遍调查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3. 普遍调查的方式、步骤、原则有哪些?

实务训练

1 .调查案例

XXX X普查。

2. 具体任务

(1) 选择普遍调查的课题。

(2) 设计普遍调查的方案。

(3) 讨论普遍调查的实施过程。

3. 实训步骤

(1) 假想要进行一项社会普查,设计出普遍调查的方案。

(2) 讨论实施该项社会普查的一般程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样本资料推论总体 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与普遍调查的区别在于它只是对作为总体一部分的样本进行的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抽 样调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部分谈到的抽样调查主要指狭义的抽样调查,即通过随机抽样进行的调查。

 知识目标

◊抽样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能力目标

◊掌握抽样调查的步骤;

◊掌握抽样设计的原则。

 要点提示

◊掌握抽样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掌握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与步骤;

◊掌握抽样设计的原则。

一、抽样调查的概述

(―)抽样调查的定义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样本资料推论总体 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广义的抽样调查包括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本部分谈到的抽样调查主要指狭义的抽样调 查,即通过随机抽样进行的调查。通常认为抽样调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抽样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样本。总体中哪个调查单位被抽中完全遵循随机原则,排除了调查者 的主观意识。这使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在样本选择上具有根本上的不同。

第二,抽样调查是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来推论总体。抽样调查不是对总体中全部调查单位的调查,而只是对作为 总体一部分的样本进行的调查,这一点是与普遍调查的区别。但抽样调查并不停留于对样本的描述和分析,它的根 本目的是要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推论总体,从而达到对总体的认识。这是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的不同。

第三,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是可以控制的。由于并不是对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在对总体特征 值的推论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在抽样调查中,这种误差是可以事先进行测算并通过调整样本容量和改 进抽样方法而加以控制的。抽样调查具有的对推论总体特征值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能够加以计算和控制的特点,是典 型调查和个案调查所不具备的。

第四,抽样调查具有节省人力、经费和时间的特点。抽样调查的样本规模通常不超过总体规模的三分之一,有 时甚至只有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这大大节省了人力、经费和时间,从而减少了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工作量,使得抽 样调查具有提供资料快,结论具有时效性的特点。

第五,抽样调查的局限性。首先,抽样调查通常适用于对大规模总体进行的定量调查,调查的广度和深度具有 局限性,无法实现对调查对象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其次,抽样调查方法是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知识的基础 上,对调查者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

(一)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抽样调查所具有的特点使其被公认为在非全面调查中用来推论总体的最完善、最具有科学依据的方法,因而抽 样调查在现代社会调查中被广泛应用。通常抽样调查的适用领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需要了解整体状况又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往往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例如在产品质量的检查 中,有些产品质量检查会对产品具有破坏性和损耗性,使产品失去其原有的形状或功能,例如对灭火器的合格率的 检查,不可能把每个灭火器都试用一下,这时只能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检测。

其二,对于大多数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均可以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只要组织得当,设计科学, 就能通过统计推论达到对总体情况的全面了解,抽样调查往往是可以选择的更为经济、快捷和有效的方式。

其三,在对普遍调查资料进行检验和修正的过程中,常常使用抽样调查。由于普遍调查范围广、对象多,以及 调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其调查结果难免会出现误差。在总体规模很大的情况,普遍调查的质量只有通过抽样 调查来测定。例如,我国人口普查通常抽取0. 1%的问卷进行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推论问卷总体的填写质量。

二、抽样调查的操作

(一)抽样调查的步骤

抽样调查是由样本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抽样调查必须循序 科学的程序,通常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界定总体,即依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对调查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出明确的界定,并对总体的结构及各方面 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这是达到良好的抽样效果的前提条件。只有取自明确界定后的总体,样本所得的 结果才能推论到总体。

(2) 选择抽样方案。概率抽样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等不同的抽 样方法,调查者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范围、要求,以及调查的主客观条件来选择抽样方法,制定抽样方案。此 外,调查者还要根据调查的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以及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

(3) 编制抽样框。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是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在进行概率抽样 前,需要依据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从而建立起供概率 抽样使用的抽样框。如果抽样是多个阶段,则要分别建立起不同阶段或不同层次的抽样框。

(4) 实际抽取样本,即严格按照所选择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抽样单位,构成调查样本的过程。依据抽 样方法的不同,以及抽样框是否可以事先得到等因素,调查者可以在实施调查前就做好样本的抽取,也可以在调查 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样。

(5) 评估样本质量,即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调查的失误。评估样本的基本方法是:将可得到的反映总体中某些重要特征(如性别、年龄等)及其分 布的资料与样本中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若二者之间的差别很小,则可认为样本的质量较高,代表性较大。

(6)分析统计资料和推论总体,即在收集到样本资料后,对资料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的统计值,然 后根据样本的统计值推论出总体的参数值,说明总体的情况。

(二)抽样设计遵循的原则

美国著名抽样专家科什(Kish)教授在《抽样调查》中提出优秀的抽样设计的四个标准,这可以作为抽样设计 所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1) 目的性原则,即在进行抽样设计时,要从课题的研究问题出发,以课题的总体方案和研究目标为依据,以 最有利于研究资料的收集为目的选择抽样方法和设计抽样方案。

(2) 可测性原则,即抽样设计要能够从样本自身计算出有效的估计值或者抽样变动的近似值,也就是统计分析 中的标准误差,这是统计推断的基础,也是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值之间客观的、科学的桥梁。通常只有概率抽样的样 本才可能实现这种可测性。

(3) 可行性原则,即研究者的抽样设计必须在实践中切实可行,在抽样设计时研究者必须能够预料实际抽样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设计出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便使抽样设计能够付诸实践。

(4) 经济性原则,即抽样设计要与可获得的经费、时间、人力等资源相适应。

在上述四个原则中,目的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是首要的,抽样设计首先要服务于研究目标,这是设计的出发点 和基本目的。可行性是抽样方案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研究者应优先考虑这两条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增 加方案的可测性,同时减少方案所需的资源。

三、调查案例

城市住户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和作用

(1) 了解城市居民家庭人口、就业、收入、支出、消费、手存现金、商品需求、家庭主要耐用品和住房等 变化情况,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货币流通、商品生产和供应等政策提供依 据。

(2) 满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求,作为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依据;为确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提供各类商品 及服务项目的权数;可以开展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活动,如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差距、 消费结构、消费心理、营养水平、贫困状况等。

(3) 协助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掌握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困难,改善居民生活。

(二)调查对象

城市市区和县城关镇区居民委员会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包括:①户口在本地区的常住非农业户;②户口 在本地区的常住农业户;③户口在外地,居住在本地区半年以上的非农业户;④户口在外地,居住在本地区半年 以上的农业户。调查包括单身户,但不包括集体户中的单身者。

(三) 调查和统计单位

本调查分别以任户及个人作为统计单位。

(四) 调查内容

城市住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1) 城市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2) 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基本情况。

(3) 城市居民家庭就业情况。

(4) 城市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5) 城市居民家庭现金收支。

(6) 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7) 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

(8) 城市居民家庭非现金(实物及服务)收入。

(五) 调查城市和县城选取

调查城市和县城采用划类选点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

国家重点调查城市的选取办法:按照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将全国所有城市划分为若干类。在每类中,按各城 市就业者年人均工资从高到低排队,依次计算各城市常住人口累计数,按照人口比例概率抽选所需数量的调查城 市。

国家重点调查县城的选取办法:将全国所有县按地理位置和城镇人口收入水平排队,随机等距抽选所需数量 的县城。为了使调查力量的分布比较均匀,并适当照顾某些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在随机抽样的原则上,又 给部分省、自治区增加了个别调查点。

国家重点的调查点共226个,其中城市146个,县城80个。为了增强地区调查样本代表性,部分省(自治区、 直辖市)如果需要增加调查市(县),可参照上述抽样调查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本辖区内划类选取适量 的市县,自扩调查点所需的调查人员和调查经费,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六) 调查户数和选户方法

国家调查样本量为25000户。国家重点调查城市、县城的样本量由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在全国范围内按城市 人口比例分配确定。

各调查市、县采取二相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户。第一相样本采用多阶段方法抽选:第一 阶段抽选调查街道;第二阶段抽选调查居委会;第三阶段抽选调查户。中小城市和县城采用两阶段抽样,直接抽 选调查居委会,再从中抽选调查户。对选出的大样本或一相样本开展调查,取得调查户家庭人口、就业人口、收 入等辅助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组,从中按比例抽出一个小样本也称二样本,作为经常性调查户, 开展日记账工作。

调查户的抽选工作应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在城(镇)区居民委员会行政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住户中进行。对抽中 家庭,调查员应做好开户工作,使调查户积极配合住户调查工作,非不可抗拒因素(如全家调离本市等)不要轻 易换户,对经反复做工作仍拒绝接受调查的户,可找条件相同的家庭代替。换户情况应报省队备案。

各调查市、县自增调查户并准备参加全国汇总,则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抽选样本,并有相应的调查人员和调查经费保障。

(七)样本轮换

为了增强样本代表性,减轻调查户长期记账的负担,必须实现样本轮换。一相样本调查每隔3年进行一次, 为二相样本提供抽样框。调查城市中的经常性调查户要求每年轮换1/3,也就是每年有1/3的调查户要退出调查, 再从一相样本中抽选1/3的新调查户替代之。3年之内,所有调查户要被轮换完。调查县的经常性调查户要求在每 3年一次的大样本调查年度的下一年,至少轮换2/3或者一次全部轮换。

(八)数据采集方式

城市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城市居民家庭就业情况、城市居民家庭现金收支、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城 市居民家庭非现金(实物及服务)收入等内容采用日记账方法搜集;城市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年初 一次性填报,以后每季更新一次;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基本情况年初一次性填报;城市居民家庭食品细项消费情况 每3年采用日记账方法搜集一次,具体执行时间另行通知。

收入和社会保障支出内容按家庭成员分别记账,消费支出以家庭为单位记账。对于文化水平有限或记账有困 难的老、弱、病、残单身户,全部收支账可由调查员代记。

调查户月记账周期为上月21日——本月20日。

(九)质量检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平均家庭人口三个指标的年度资料要求计算方差,定期 检验抽样调查误差;采用对比方法,分析抽样调查数据与全面统计资料的差异程度,系统评估调查结果的代表 性。

(十)数据汇总

1. 全国及省级调查资料汇总范围

(1) 规定的国家重点调查市、县调查户资料。

(2) 规定的地方重点调查市、县调查户资料。

参加全国和省级汇总的调查市、县,每3年由国家统计局统一进行调整修订,3年内各地不得随意变更或增减 调查市、县;参加全国和省级汇总的各调查市、县调查户数,每年年初由调查市、县一次性调整修正,年内不得 随意增减调查户数,确因特殊清况需要增减调查户数时,增减量必须控制在3%以内。各地变更的调查市、县或调 查户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规范执行。

2. 调查资料汇点方法

全国及省级调查资料全部采用超级加权汇总方式,定期生成全国或省级综合资料。超级加权汇总要求全国和 省级二级机构在辖区内所有满足要求的调查户资料基础上,按照城市职工人均工资分类,采用城市人口作权数, 直接生成综合资料。

3. 汇总权数的确定

在进行超级加权汇总前,需要对每一参加汇总的调查户事先分配一个权数。汇总权数以省为单位计算。每一 参加汇总的调查户的权裁是该户在省内某一类市县中平均所代表的住户数目。计算方法是,调查户权数=该类市 县内所有市区居委会住户总数/该类市县内所有参加汇总的调查户数。在同一类市县中,各调查户的权数相同。

(十一)调查资料上报要求

(1)上报程序。各调查市、县按要求将分户资料上报省级城调队,省级城调队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把关, 确认无误后再转报城调总队。

(2)上报方式为压缩传输。

(3)上报时间。月度资料于月后8日前,由省级城调队转报城调总队;年度资料于次年1月30日前,由省级 城调队转报城调总队。各调查市县队上报省级城调队的时间由各省城调队自定。遇到节日(劳动节、国庆节、元 旦和春节),按国务院规定的放假天数顺延。休息日(星期六和星期日)仍按期报送,不得延期。确因特殊情 况,需要推迟上报时间,必须经城调总队同意后,方可执行。

(4) 上报内容。

年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调队上报规定户数的分户资料,内容包括W101表〜W106表和W108表。W107表 每隔3年上报一次。W101表(个人情况表)是调查户年内各月份相应资料的顺序排列;W102~108表(户情况表) 是调查户年内各月份相应资料的累计。为了便于资料分析处理,在户情况表中附带户主和家庭最高收入者在调查 期末时点的特征指标。

②月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调队上报规定户数的分户资料,内容包括W201~W205表。W206表每隔3年分 月上报。12月份免报月报。为了便于资料分析处理,在W202~W206表中附带户主和家庭最高收入者在调查期末时 点的特征指标。

(5) 文件名规则。

各地区上报数据文件名规则:

表类别(中文名称)+地区代码(6位) +年份(4位)+月份(2位).后缀名各地区上报数据压缩文件名规

则:

ZH+地区代码(6位)+年份(4位)+月份(2位).后缀名

(6) 每年度详细上报要求另行通知。

问题思考

1. 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具有哪些特点?

2.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与步骤有哪些?

3. 抽样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实务训练

1 .调查案例

XXXX抽样调查。

2.具体任务

(1) 选择抽样调查的课题。

(2) 设计抽样调查的方案。

 (3)讨论抽样调查的实施过程。

3.实训步骤

(1) 假想要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设计出抽样调查的方案。

(2) 讨论实施该项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转载请注明来自重庆中青假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访谈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