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少女》背后的故事:北方联盟、帕达尼亚与意大利地方分离主义运动

《神枪少女》背后的故事:北方联盟、帕达尼亚与意大利地方分离主义运动

暮色森林 2024-10-06 推荐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神枪少女》(ガンスリンガー・ガール/Gunslinger Girl)是日本漫画家相田裕于2002年-2012年连载的系列漫画,故事的舞台设定在现代的意大利。政府机关“社会福祉公社”表面上是收容重伤残障的少女,并给予医学治疗和职业训练的社会福利机构,但实际上是洗脑被收容的少女并将她们用义肢和药物加以改造,以使她们成为对抗恐怖份子的尖兵的组织。而和社会福祉公社敌对的组织则是所谓的“五共和国派”(意大利语为Cinque Repubbliche),该组织以在意大利北方建立一个独立的新国家“帕达尼亚共和国”为目标,在意大利本国进行了一系列恐怖活动,并与持同样立场的意大利政党“北方联盟”有所联系,而故事的主线便围绕着两者之间的对抗所展开。该作品集美少女、枪械、人体改造和特务机关阴谋等要素于一身,以其灰暗的风格(刀片大作之一,当年看完漫画结局给我郁闷了一下午)受到了不少好评(刀麻了),并在2003年被动画化,2008年又推出第二季,并有游戏和OVA等其他衍生作品问世。


不过,今天在这里我们要说的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其背景设定。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作品,现实里意大利自然是没有“五共和国派”这个恐怖组织的,更没有社会福祉公社,但其所提及的帕达尼亚独立运动(也称意大利北方独立运动)和五共和国派的幕后金主北方联盟都是在现实意大利货真价实存在的政党和政治运动。除了作品作为核心的帕达尼亚独立运动外,意大利本国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地方分离主义运动,比如威尼斯独立运动、西西里独立运动和萨丁独立运动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些现实里的“五共和国派”们。

意大利南北问题:

在开始正文的内容以前,我们先用一章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作为文章核心内容之一的意大利地方分离主义运动其因何而起这个问题。虽然说简单一点,意大利几乎所有的地方分离主义运动其核心原因归结起来都是因为历史上意大利自从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就长期处于被无数的小邦国、城邦或者外国势力瓜分的状态,因此产生了各地之间在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分裂,在加上近代意大利统一太晚,在构建统一的民族国家乃至于经济社会政策等很多方面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让不少地方产生了一种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感觉,因此萌生出地方主义乃至于分离主义倾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南北问题,这也是意大利很多地方分离主义(包括神枪少女中作为主题的意大利北方分离主义)的问题源头。

首先我们先从南方问题(questione meridionale)说起,意大利的南北划分存在不同标准,意大利中央统计局一般将意大利划分为北、中、南三部分,而意大利宪法中南方进一步被细分为岛屿南部和大陆南部两部分,在历史上南北又可以以首都罗马至佩斯卡拉的连线为界,连线以南的区域占到意大利总面积的42%和人口的37%。对于问题涵盖的内容,不同地域和学者有着不同理解,狭义上南方问题单单指产生于意大利统一以后南北的区域社会经济差距问题,而广义上则涵盖了南北方生活习俗、文化传统、自然条件乃至种族差异等因素。而南方问题这一术语则是1873年由议员提出,1875年意大利政治、历史学者帕斯夸莱·维拉里在《观点》(L'oppione)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呼吁关注南方的发展状况,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后这一问题逐渐开始引起关注,并在意大利国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从狭义角度看,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意大利统一前后,着重于经济领域。广义来看,这一问题的产生又不仅仅止于意大利统一的历史背景,南北方各方面的差异由来已久,不少问题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渊源,例如南方知名的黑手党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在11世纪以前,意大利南方主要为东方的拜占庭、阿拉伯所影响,是故发展远远胜于蛮族治下的北方,随后以佛罗伦萨共和国为代表的北方地区旋即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南方保持了原有的贵族-农民的社会形态,造就了北方以工商业为主、南方仍然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差异,自此南北格局再无逆转,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越发显著。

在意大利统一以前,北方和南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差距已经非常巨大,以近代意大利统一的发祥地和核心地区撒丁-皮埃蒙特王国为例子,该国此时在自由派领导下以对抗欧洲主要大国为目标进行了大规模改革,不仅参考拿破仑民法典制定了新的民法典,成立中央银行为企业主提高低息贷款鼓励工商业发展,还在其国土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1859年时,皮埃蒙特的铁路里程占了整个亚平宁半岛的一半,1868年通车的蒙塞尼西奥铁路只需一天的旅程就可以到达巴黎,1857年竣工的加富尔运河则养肥了韦尔切利和诺瓦拉地区的大片耕地,类似的情况也在伦巴底-威尼托王国发生,到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时候,意大利北方的工业发达地区,例如利古里亚、伦巴第、威尼托三个大区,人口仅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3强,然而国民收入却达到了全国的3/4,二三产业更是占到全国的5/6。而此时,意大利南方的大部分土地仍然由波旁王朝的两西西里王国所控制,实施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贵族和地主庄园经济,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少数地主和教会手中,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在1861年意大利统一时,南方总铁路里程只有99公里,而北方仅仅皮埃蒙特王国修建的铁路就达到了850公里,国民收入只有全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占意大利总人口36%的南方人其平均寿命比北方短了好几年,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也远高于北方,并且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饱受干旱、疟疾和地震的困扰。在加富尔第一次到达南方时,这位著名的首相曾被南方的落后所震惊,惊叹道:“这不是意大利,这是非洲!”

在意大利统一后,意大利政府因为一系列原因而实施的区别对待政策则进一步加深了本就严重的南北方问题。在政治方面上,新生的意大利王国政府与地方权贵的合作忽视了广大的农民阶级,同时统一后意大利王国政府害怕国家因为地区差异而解体,是故专门任命皮埃蒙特人为主的北方人为地方首长,地方首长为取得地方支持往往就选择和当地贵族、地主合作,打击异己并扶植自身势力,地方的地主豪强也借由中央的权威稳定其在地方的地位,因而两者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侍从关系,也导致了南方政治体系的系统性失灵。

对于南方农民而言,新政府即代表更高的税收,意大利政府与天主教会的对立并没收教会土地,导致了地方原有的救济机构破灭,种种原因之下南方开始频繁出现匪乱,民匪组织劫富济贫并受到了教会的支持,吸引大量农民加入,在刚刚统一的1860-1866年间,意大利政府不得不调集全国2/5的军队清剿土匪,其伤亡人数甚至高于整个统一战争的伤亡总数。南方的叛乱也改变了北方对于南方的观感,北方越发反感南方并认为南方人民低人一等乃至于称之暴民,而中央政府为控制暴乱越发加强中央集权引发地方反感,引发了地方的分裂主义运动兴起。

而一直以来,北方的统治者一直以一种解放的心态对待南方,却对南方一无所知,但当南方的人民开始反抗时,立刻转为文明对待野蛮的鄙夷心态,希望“文明化”原始的南方。时至今日,不少意大利人仍旧抱着看待第三世界的心态对待南方。而随着种族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许多意大利人开始将种族因素认定为南方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1876年的意大利犯罪学家隆布罗索就将意大利人分为北部的日耳曼人、中部的拉丁人和南部的希腊、阿拉伯人,并统计出不同的犯罪数据,认为南方的人种具有先天遗传的犯罪倾向,而这恰恰是导致南方问题的真正原因;而同时期的检察官费利则称南方的“黑人”种族低劣,因而更容易犯罪——这些学者的说法至今仍有影响。

而在经济上,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远离欧洲大陆市场,且自然资源匮乏,平原仅仅占到全部土地的13%,不论自然资源还是地理区位上都不及北方优越,加之意大利统一时候政府就出自北方的撒丁王国,因此对南方发展并不重视,出生南方的意大利经济学家、政治家、前总理弗朗西斯科·萨维里奥·尼蒂(Froncesco Nitti,1868-1953)就大力批评过这一问题,尼蒂在担任总理以前长期批评历届中央政府的政策,将其视作南北方差距的根源,认为意大利王国的早期政府因为出自北方所以更注重北方的发展,仅仅将南方视为自己的“政治封地”,才导致了南方的现状。尼蒂在其研究中揭示了意大利王国在南北方税收制度上的不平等,南方大城市的税负压力远远大于北方,同时也指责南方的权贵阶层在此问题上的碌碌无为和缺乏诚实。在他笔下,意大利王国的财政在统一前夕濒临破产,只能依靠“将皮埃蒙特人的财政结合(被统一的)其它国家的财政”来维系。在他之后的共产主义者葛兰西更是直斥北方资产阶级像对待殖民地一般剥削南方劳动人民。

尽管在此之后,意大利历届政府都努力试图抹平南北方之间的发展差距,比如,在意大利统一后,意大利政府就组织过大规模的向南方移民活动,以开垦当地的土地和矿产。而在墨索里尼统治时期,政府通过工业重建研究所 (IRI) 和意大利流动研究所 (IMI) 等各种机构推动了一系列大型公共工程,为南部最贫困的地区增建基础设施。重建了那不勒斯和塔兰托的港口,修建了一些公路、铁路和运河,建造了一条大型渡槽(Tavoliere Pugliese),还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填海造陆计划。然而,这些投资仅能最低限度地满足当地需求,对就业影响不大,很多项目也没有得到贯彻,而是以草草收场告终,1911年时候南方第二产业工人占全国总人数的20%,近30年后,这一比例并没有发生显着变化,在1938年,这一比例甚至还下降到了17.1%。在二战之中,意大利南方成了主要战场之一,本就不发达的经济基础更是被战争彻底毁灭。


从50年代开始,意大利政府对南方开展了有计划的大规模开发与扶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社会环境秩序的治理不力、黑社会组织未完全根除、高等教育不够普及等因素,社会安全问题、劳动力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南方开发的瓶颈之一。

1950年意大利政府出台了646号法令,开始试图振兴南方。1950-1960年,意大利中央政府10年间每年投入1000亿里拉,成立南方发展基金,该项基金在1952年增加到每年1250亿,其中60%投入农业,剩余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举措改革了南方一直以来的土地制度,并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1958-1975年间,意大利政府开始鼓励企业向重工业转移,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支持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在政府的扶植下南方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1975-1984年间,政府加强了南方地区中小企业的扶植。1985年至今,政府开始鼓励南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了扫黑除恶的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氛围。在一系列举措下,客观上南方发展速度一度超越北方,快步进入了工业社会。

但是这些表面成就之下仍然问题众多,由于前文所提及的南方政治体系系统性失灵问题,很多政府所提供的贷款资金实际上并没有被落于实处,而是被黑社会组织或者贪腐的地方官员瓜分,导致许多发展和工业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结果是到了90年代,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差距又开始拉大,最富有的西北部地区和最贫穷南部地区收入差距达到了7310欧元,而西北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长了220欧元,而南部仅仅增长167欧元,在全国垫底。而在90年代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的政治危机曝光了其与南方黑手党势力之间的权力勾结与腐败,许多人开始将南方视为国家邪恶之源泉,南方问题随着民粹政治的兴起重回大众视野,而最终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意大利北方,开始萌生出希望脱离意大利独立的想法。

帕达尼亚与北方联盟:

帕达尼亚(Padania)这一词汇最初起源于60年代,记者用帕达尼亚一词指代老加图时代的山南高卢。1965年,帕达尼亚一词被收录入百科全书《Enciclopedia Universo》。在1971年被收录入意大利语词典《Il Devoto–Oli》。帕达尼亚一词亦使用在意大利语方言学,指,有时也指拉斯佩齐亚-里米尼线以北方言,最先在社会-经济领域使用帕达尼亚一词的是意大利共产党人士、曾任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主席的。他在1975年提出这一概念,提议设立一个包括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威尼托大区、伦巴底大区、皮埃蒙特大区、利古里亚大区的联盟。直到此时为止,帕达尼亚都仅仅只是一个学术性的用语,但20世纪80年代后意大利北方问题的兴起,使得帕达尼亚逐渐开始与北意大利的地区分离主义扯上关系。

北方问题(Questione settentrionale)在意大利通常被作为南方问题的对立面而存在。其产生的原因和南方问题一样,是由于两边严重的发展不均衡和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对立而导致的。尽管这一问题在19世纪时就已存在,北方的一些大区不满于政府支持南方的政策,曾组织了一些希望扩大自治权的活动(如伦巴第与米兰),但其发酵扩大化还是在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80年代开始意大利政府所推进的南方发展计划日益受阻加上众多相关的贪腐丑闻,导致了北方的不满,认为政府是在拿北方的税金打水漂,去讨好“无可救药的南方”,因此诞生出了一系列要求扩大自治权甚至从意大利独立的运动。

伴随着这种思潮的出现,意大利北方在80年代陆续出现了一系列要求扩大自治权的地区性政党,包括伦巴第联盟、威尼斯联盟、伦巴第联盟-北方联盟等。而80年代末这些政党在伦巴第联盟党魁翁贝托.博西(Umberto Bossi)的带领下被合并为北方联盟(Lega Nord,正式名称为争取帕达尼亚独立北方联盟-Lega Nord per l'Indipendenza della Padania)后,帕达尼亚一词被作为意大利北方独立运动的象征而被推到了政治舞台上。



1990年,北方联盟参议员著书,描绘了他构想的宪法蓝图。据米格利奥的构想,帕达尼亚包括威尼托、伦巴底、皮埃蒙特、利古里亚、艾米利亚-罗马涅五个大区,并成为未来意大利的三个大区之一(另外两个是范围为中意大利的伊特拉斯坎、范围为南意大利的地中海)。几个自治区(瓦莱达奥斯塔大区、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大区、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西西里、撒丁岛)则继续保留它们现有的自治权。

根据北方联盟的说法,独立的帕达尼亚将包括意大利北部的所有八个地区以及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翁布里亚和马尔凯地区,而在2011年,其活动还扩展到阿布鲁佐和撒丁岛。而根据该党最终修定的2012年章程第2条的内容,最终修订版的帕达尼亚范围包括以下意大利大区: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瓦莱达奥斯塔、皮埃蒙特、利古里亚、伦巴第、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托、艾米利亚、罗马涅、托斯卡纳、翁布里亚、马尔凯和阿布鲁佐。


自1991年开始,北方联盟就主张帕达尼亚独立或获得更多自治权而开始扩大影响力,并设计了帕达尼亚的国旗,在1990年代起还与西尔维奥·贝鲁斯科尼的意大利力量党合作,于1994年以联合政府形式开始与意大利力量党一同执政。隶属于该党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区长吉多·范蒂(Guido Fanti)则是第一位正式在政治场合使用帕达尼亚这一词汇的政治人物,其个人虽然反对分裂,但仍其在1994年提出“帕达尼亚项目”,以实现意大利北方的地方分权和税收独立。

但随着1995年与意大利力量党的联盟破裂,北方联盟的行动逐渐开始转向公开的分离主义,1996年9月15日,翁贝托.博西在威尼斯的一次演讲中公开宣称,要将帕达尼亚从意大利分离出来,并建立一个尊重新的联邦制共和国,并正式发布了他的《帕达尼亚独立宣言》。1997 年5月25日,该党组织了第一次帕达尼亚独立公投,并在其辖区内的很多城市都设立了投票站,问题是:“你希望帕达尼亚成为一个独立和拥有主权的联邦制共和国吗?”。 最终有4,833,863 人投票,结果则相当惊人,97%的投票者都投了“希望”。同年10月26日,北方联盟在曼托瓦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帕达尼亚议会,并为此组织了选举。北方联盟还选择了朱塞佩·威尔第歌剧《纳布科》中的歌曲《》作为国歌。

不过,帕达尼亚独立运动势头来的快,去的更快,北方联盟很快意识到这种公开的分离主义活动并不适合自身政治发展,于是转而开始支持权力下放项目,即将大部分立法和行政权力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区,以及财政上的联邦制。 2001年该党批准了第一次宪法改革,以实现更大的地区自治, 2005年该党还试图进一步推进其意大利联邦制计划,但被2006年的全民公投所否决。在2013年马泰奥·萨尔维尼 (Matteo Salvini)担任该党党魁后,北方联盟则进一步“去帕达尼亚化”,转而开始转向欧洲怀疑主义、保守主义和反非法移民等领域,在国内方面上仅提及保守主义和意大利联邦化,使其看上去越来越像是右翼民粹党派,而不是原来的帕达尼亚地区分离主义。在目前,帕达尼亚独立运动在意大利的势头已经大幅度减弱,只有一些地方分离主义者有时候还会将其拿出来说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宣布独立并没有导致帕达尼亚与意大利真正分离,但北方联盟通过建立和维持国家结构和代表机构,一直积极推动帕达尼亚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概念。帕达尼亚不仅有自己的政府、议会、首都(曼图亚)、国歌和国旗,一支被称为“帕达尼亚国民警卫队”的准军事组织,他甚至有广播电台和邮票。

该党甚至曾组织了一支帕达尼亚国家足球队,不过除了VIVA世界杯外,没有得到国际认可;目前其参赛记录为选拔赛连续三届赢得世界冠军,先后击败了索马里兰(2008年)、库尔德斯坦(2009年)和拉普兰(2010年)。

此外,该党还赞助了帕达尼亚小姐选美大赛,向所有在帕达尼亚地区居住至少连续 10 年且年龄在17至28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开放。在参加比赛的必要条件中,还有义务不发表不符合促进帕达尼亚运动理想的言论。

2011年还举办了第一届环帕达尼亚自行车赛。

除了帕达尼亚以外,意大利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地方分离主义,包括伦巴第、撒丁、西西里、南蒂罗尔和威尼斯,不过其声势和规模都远不如帕达尼亚那么大,下面在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

伦巴第:

从历史上看,被称为“伦巴第”的领土的地理范围比目前的意大利行政区域要广泛得多。公元 568年,在阿尔博因的领导下,伦巴第人联合其他日耳曼族群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攻占意大利北部,并建立了由众多数量不等的公国一起组成的伦巴第王国,在其鼎盛时期,伦巴第王国的北部领土“大伦巴第”的范围从弗留利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皮埃蒙特,包括整个提契诺河谷、艾米利亚和托斯卡纳,以及利古里亚和威尼斯沿海地区,并统治意大利北部近两个世纪,直到公元774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征服伦巴第王国并将其并入了自己的王国才告终结。之后伦巴第被两个意大利王国以及后来的米兰公国等所统治,并一直持续到了18世纪末期。

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及拿破仑入侵意大利,伦巴第当地的自治运动才又开始抬头,1797年,卡洛·博塔率先提议仿效同时期的法国赋予伦巴第一部独立的宪法,并在之后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比如米兰诗人卡洛·波尔塔等,他们都提议建立一个“伦巴第共和国”,作为拿破仑扶持的西萨尔皮尼共和国的替代品。不久之后伦巴第又被奥地利所扶持的伦巴第-维尼托王国所统治,争取伦巴第独立和自治的运动则成了意大利统一运动的一部分,尽管很多伦巴第人此时希望的是建立一个新的伦巴第共和国,而不是成为意大利的一部分。至1848年,革命浪潮席卷欧洲,而伦巴第-威尼托境内的米兰亦在同年3月22日爆发了反对奥地利的革命,米兰市民驱逐了奥地利帝国的驻军(史称米兰五日),并宣布成立伦巴第临时政府(Governo Provvisorio della Lombardia),但这次短命的起义很快因为奥地利军队的镇压而以失败告终,1859年6月24日,萨、法联军向奥地利帝国开战,爆发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其后,法君拿破仑三世有见战事虽然取得进展,但伤亡者众,故在7月12日与奥地利签订《维拉弗兰卡停战协定》,并在11月10日签署《苏黎世条约》,奥地利割让伦巴第予萨丁尼亚王国,伦巴第自从成为萨丁尼亚以及后来的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意大利正处于社会危机的阵痛之中,这为伦巴第分离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1898年米兰骚乱后,很多伦巴第人开始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伦巴第国家的必要性,即要求参考瑞士,在意大利王国内建立一个由伦巴第人统治的伦巴第大区 

1913年,一场大规模罢工几乎瘫痪了米兰市,其组织者要求伦巴第与意大利分离,宣布该地区拒绝资助较贫穷的南部。这个消息也传到了纽约时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贝加莫地区兴起了一场舆论运动,旨在建立伦巴第大区,要求赋予伦巴第更多自治权,意大利政府迫于声势选择在1970年向当地让步,并授予它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种自治权。在1950年代中期,伦巴第自治运动开始逐渐形成政治声势,即由圭多·卡尔德罗利领导的贝加马斯科自治运动,该运动于 1956 年扩展到地区层面,成为伦巴第地区自治运动的领头羊,并在1958年的大区地方选举中获得了0.24%的选票。1982年,贝加马斯科自治运动又与其他几个伦巴第自治运动一起合并成伦巴第联盟,并在之后成为要求帕达尼亚独立的北方联盟的一部分,此后伦巴第独立运动的声势便逐渐被帕达尼亚独立运动所压过,到目前已经基本没有影响力了。不过在2017年举行的伦巴第以及威尼托自治公投中,当地仍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有关扩大自治权的议案。

在目前,伦巴第独立运动的主要支持者是亲伦巴第独立运动,以及一些地方协会,如伦巴第国民议会、300伦巴第人等。伦巴第独立运动最早的标志来自莱尼亚诺勇士纪念碑,于1959年被伦巴第地区自治运动的“伦巴第大区”杂志采用,然后被伦巴第联盟使用,然后它成为了北方联盟的官方标志。目前伦巴第独立运动的代表性旗帜是伦巴第十字旗,当前的伦巴第大区旗帜或历史悠久的米兰公国旗帜有时也会被使用 。 还有一个建议是在1848年联邦主义志愿者的启发下设计的一面旗帜,由代表米兰公国的红十字加上代表田野的绿色背景组成

撒丁:

1720年,经过数百年的加泰罗尼亚-西班牙统治和短暂的重新征服,萨伏依王室在《伦敦条约》中让出其西西里王国的统治权,作为交换,萨伏依王室将成为撒丁王国的国王,让撒丁岛又一次回归了意大利的怀抱。但是实际上萨伏依王朝18世纪和19世纪的主要领地却依然是萨伏依,而首都是都灵,更加喜欢西西里岛的萨伏伊王室对撒丁岛这一块新土地并不热心,加富尔就曾称其为“我们的爱尔兰”,并曾经多次试图把撒丁岛卖给奥地利或者法国,以换取其他更有价值的土地。在这种背景下,被冷落的撒丁很快发生了要求摆脱萨伏伊王室统治的起义,即1793-1796年的撒丁岛起义(Sardinian Vespers)或称撒丁晚祷(ivespri sardi),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却成为了之后撒丁独立运动的起点。

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撒丁独立运动一直都处于消沉状态,直到1921年才开始重新复活,撒丁岛行动党和Psd'Az(欧洲最古老的地区主义政党之一)在1921年的区域选举中获得了36%的普选票。墨索里尼很快便于1926年下令封禁这两个党派,并严厉打击撒丁自治运动;撒丁自治运动在其期间也分崩离析,其中一些人参加了欧洲的反法西斯运动,而其他人则决定加入法西斯党,希望讨好墨索里尼政权,以换取自治权或至少得到内地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sd'Az在这一期间已经因失去许多主要成员而受到削弱,而温和派和塞巴斯蒂亚诺·皮里西(Sebastiano Pirisi)领导的激进派之还又发生了分裂,激进派后来发展成为另一个政党-撒丁岛联盟。

1946年二战结束后,撒丁自治运动得以借着民主的回归而死灰复燃,1945年4月9日,撒丁行动党参加了战后意大利第一次制宪会议,并提出了意大利联邦化计划,希望能让撒丁在意大利共和国内以半独立的状态而存在。但这个计划很快遭到各方的一致反对而被迫搁浅,最终在美国的调停下,撒丁岛仅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

1948年,撒丁岛获得了自治区地位。首个区域性选举于1949年5月8日举行。1951年,在洛克菲勒基金的支持下,该区成功消除了疟疾。同年,意大利经济奇迹促使了撒丁岛游客的“暴涨”,主要关注海滩度假和奢华旅游,如翡翠海岸。现在,每年岛上的游客数达约1000万人。

随着旅游业的增长,撒丁原来所依赖的煤矿开采的重要性逐渐下降。然而,二战后不久,展开了一次沉重的工业化努力,即所谓的“Piani di Rinascita”(重生计划),以岛上主要基础设施工程为起点。它包括了实现新大坝、公路、重新造林、沼泽地再利用的农业区以及大型工业综合体(主要为炼油厂和与石油相关的产业)。这些努力创造的就业因为巨额的运输成本无法补偿廉价的劳动力而大幅下降。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许多撒丁岛人移民至意大利北部、中部(伦巴第、皮埃蒙德、利古里亚、托斯卡纳和罗马)和欧洲其他地区(主要是德国、法国和比利时),但也有从岛内迁移到沿海城市,如卡利亚里、奥尔比亚和萨萨里。20世纪60年代早期,随着石化业的产生,成千上万的前农民成为专业工人,一些在新军事基地工作,这些基地主要因北约而建立,占据了岛上大片区域。然而,自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导致了石化业雇佣的成千上万个工人遭解雇。

这些问题促使撒丁岛自治运动在60年代末获得了新的支持,当时撒丁岛社会开始意识到其文化遗产已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平等也是由二元经济结构,特别是石化行业和意大利,北约和美国的军事设施的大量存在而导致的。在这一时期岛上出现了一些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组织,如撒丁尼亚民族解放阵线 (FNLS) 、撒丁民族主义运动(MNS)和最著名的由巴尔巴吉亚·罗萨所领导的撒丁反抗运动(Sardinian Fighting Movement),这些组织都曾组织过一些诸如绑架和暗杀之类的恐怖活动,但其很快就都被意大利和北约反恐部门给捣毁了,尽管如此,在21世纪意大利发生的几起爆炸案仍然被怀疑和撒丁独立运动有关,特别是2004年一次针对英国首相托马斯.布莱尔的未遂袭击事件。

相比之下,和平议会选举方式的政党在当地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诸如撒丁改革者、撒丁行动党、撒丁共和国计划、撒丁人党、撒丁民主联盟等一系列地方政党在80年代陆续出现,并参与进撒丁当地的政治进程中,努力推进撒丁自治乃至独立的计划,其中表现最好的仍然是老牌政党Psd'Az,其在1984年的选举中曾获得24%的选票。不过这些政党所持的立场也都不一致,有的持社会主义立场,有的持右翼民族主义立场,彼此之间意见分歧很大,撒丁自治乃至独立进程也因此大受影响,尽管如此,在2019年2月24日举行的地区选举中,撒丁岛地区政党仍然获得了17.6%的选票。在1970年代的一项调查中,38%的撒丁岛人赞成独立。而根据卡利亚里大学与爱丁堡大学在于201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有十分之九的撒丁岛人赞成自治,41%的人口赞成扩大自治权或从意大利完全独立。


西西里:

虽然现代意义上的西西里独立思想是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才开始诞生的,不过西西里民族主义者仍然从该岛的古老历史中找出来一些先例,比如罗马帝国时期的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著名的西西里晚祷(Vespro siciliano)等,以及存在长达700多年的西西里王国。而第一个被认为是西西里独立运动起源的是1647 年由朱塞佩·达莱西和尼诺·拉佩洛萨发动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两者试图在驱逐西班牙统治后建立一个独立的西西里共和国,以及1674年至1678年间反西班牙的墨西拿起义,当时莫西拿起义者也提出在起义成功后建立一个热那亚和威尼斯式的商业共和国,但这两次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法国大革命以后,岛上的共和主义者迪布拉西创立了西西里语言学院,以重新评估岛上的语言,并试图通过宣传运动在社会阶层中建立一种西西里人的身份认同。迪布拉西对法国大革命的学说着迷,因此还想方设法想要建立一个西西里共和国,结果导致他在1795 年被斩首。

在1816年维也纳会议后,原为西班牙所有的西西里王国被并入新成立的由波旁王朝统治的两西西里王国之中。波旁国王费迪南德一世在成立两西西里王国后即下令取消西西里议会的自治地位,开始对西西里岛进行直接统治,这引发了岛上的群情激愤,并导致了1820年的巴勒莫革命,起义者宣布成立西西里临时政府。然而,西西里各城市的起义力量缺乏协调,导致临时政府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运动,这场短命的革命很快便告终结了。然而一次革命的失败并没有给西西里独立运动判死刑,1848年革命后,借着席卷欧洲的革命浪潮,一场由朱塞佩·拉玛萨 (Giuseppe La Masa) 领导的新独立革命开始了。在经过血战后后,拉玛萨带领起义军队波旁军队的大部分兵力赶出西西里岛,并于2月初成立了“革命总委员会”。总务委员会在巴勒莫建立临时政府;在普遍的祝贺和乐观情绪中,属于西西里贵族的温和自由主义者鲁杰罗·塞蒂莫被任命为总统。 4月13日,西西里议会通过一项新决议完成独立,但很快新政府便因为内部派系的不和陷入分裂,与此同时,尽管西西里城市对塞蒂莫临时政府提供了具体支持,但因为农村地区控制不力,农民骚乱使当地政府陷入严重困境。 1849 年夏天,波旁军队卷土重来,对目前不稳定的临时政府进行镇压,使第二次西西里革命也以失败告终。

之后,西西里在1866年被并入新生的意大利王国之中,然而很多西西里民族主义者本来希望独立,自然对这一结果非常不满,导致全岛爆发了针对“意大利皮埃蒙特人”的叛乱。比如在1866年9月15日至16日的夜晚,大约4000名来自巴勒莫周边乡村的武装农民趁着夜色占领了这座城市,并煽动当地市民起兵反抗意大利政府,后来甚至连一些原来加里波第的支持者都加入了进去,意大利海军在英国海军的支援下炮轰了巴勒莫来镇压这次起义,结果导致1000多人死亡,更多人被逮捕后处决。

西西里独立主义在1943年至1950 年左右又经历了另一个辉煌时期。 1943年6月12日,在潘泰莱里亚陷落之际,自封的西西里独立临时行动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分离主义宣言,该委员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成为了西西里独立委员会。盟军登陆该岛后,分离主义运动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强,并得到很多群众相应,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是被认为是当代西西里分离主义之父的安德里亚·菲诺基亚罗(Andrea Finocchiaro Aprile),其创建了西西里独立运动,要求民族自决和建立独立的西西里共和国。另一个非常突出的人物是安东尼奥·卡内帕(Antonio Canépa),他具有革命社会主义思想,并且是卡塔尼亚皇家大学教授、反法西斯主义者、英国特勤局特工和前游击队员。卡内帕还创建了西西里独立志愿军(EVIS),该志愿军于1945 年2月开始组织武装活动,以反抗盟军支持下的意大利政府将西西里重新并入意大利的尝试,在其指挥下EVIS大量袭击火车、货车、军营和车站,造成大量受害者,对当地局势造成了严重威胁。意大利政府的回应是派出了陆军“奥斯塔”步兵师、“萨伏伊”和“加里波第”旅对其展开大规模清剿,当年6月,卡内帕在一次战斗中被意大利军队击毙,12月EVIS被迫向意大利军队投降。而菲诺基亚罗率领的西西里独立运动则始终拒绝与EVIS合作,并在战后和意大利谈判,在1946年为西西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后,该党于1951年解散。

在二战以后,西西里独立运动的声势相对较弱,主要的相关政党有西西里民族阵线、西西里独立运动和自由西西里运动等,其中自由西西里运动曾参加了2017年巴勒莫市政选举,获得4787票,支持率为1.76%。2014 年,意大利《共和国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4%的西西里人支持西西里独立或进一步扩大自治权。


南蒂罗尔:

在整个近代历史上,南蒂罗尔都是神圣罗马帝国蒂罗尔郡的核心。 1363 年,蒂罗尔伯爵夫人玛格丽特的独子迈因哈德 (Meinhard) 去世后,它与哈布斯堡王朝的世袭土地合并,除了拿破仑战争期间的一段时期外,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奥地利王室土地。此后,它于1814 年再次归奥地利帝国管辖。1866年意大利统一后。新盛行的意大利民族统一主义要求将意大利半岛上的所有领土或被认为是意大利人的领土都统一入一个完整的“大意大利”。而南蒂罗尔因其位于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地理位置,尽管拥有其多数人口都是奥地利籍,且主要语言是德语,但还是经常成为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希望并入所谓的“大意大利”中的众多领土中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意大利保持严格中立。直到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才向同盟国宣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其与协约国签订的秘密的伦敦条约,而这份条约中承诺会在战后分配给意大利的土地就包括南蒂罗尔。1919年9月,南蒂罗尔和临近的特伦蒂诺根据圣日耳曼昂莱条约被置于意大利的军事管理之下。

随着1922年贝尼托·墨索里尼和法西斯党在意大利掌权,南蒂罗尔很快便成为其意大利化的焦点地区之一,这些举措包括在当地大量引入意大利移民,以及强制使用意大利语取代德语等。随着二战前,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结盟而形成轴心国。随之而来的是两个政权之间的一项协议,为南蒂罗尔人提供了一个艰难的二选一的选择,即移民到大日耳曼国或接受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化条款。 这期间有86%的南蒂罗尔人在德国控制(或占领)的领土上被重新安置。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只有一部分人口移居国外。虽然大多数移民在战后返回,但这些政策仍然导致 75,000人被迫永久离开家乡。1945年法西斯政权被推翻后,意大利共和国政府进行了语言改革,恢复了南蒂罗尔人以前被撤销的大部分基本权利。

1972年,意大利政府与当地官员达成一项协议,授予南蒂罗尔自治区的地位。 这意味着该省的自治程度要高得多;在 1992 年奥地利和意大利政府之间达成最终协议之前,其范围一直是激烈辩论的话题。南蒂罗尔被指定为自治省,赋予它丰富的特权;例如,南蒂罗尔州全部的税款中只有10%上缴意大利中央政府,其余均可以自己分配。

在二战战后最早的将南蒂罗尔从意大利分离出去的激进主义运动组织是南蒂罗尔解放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1年期间对意大利的基础设施和法西斯纪念碑进行了炸弹袭击。这些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61年6月12日的爆炸案,这次事件中当地的一所大型电厂被其炸毁。事件之后又发生了一系列针对宪兵和其他安全部队的爆炸和伏击事件,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1967年对西马瓦隆纳巡逻队的袭击。

解放委员会停止活动多年后,“一个蒂罗尔”(Ein Tirol)武装组织出现并取代了其位置,其追随其前任的脚步,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各种遗迹和历史纪念碑进行了爆炸性破坏活动。不过1980 年代中期以来,极端主义团体在独立运动中扮演的角色远没有那么突出和暴力。 2009 年,一座俯瞰耶稣圣心节庆祝活动的山腰被烧毁,以拼出该团体的名称。

除了这些极端组织外,南蒂罗尔还存在一些主张该地区回归奥地利、独立或扩大自治权的党派,如南蒂罗尔人民党、自由南蒂罗尔和南蒂罗尔公民联盟等,这些党派目前占据了南蒂罗尔议会35个席位中的10个,占大头的是主张扩大自治权的南蒂罗尔人民党。根据奥地利研究机构Karmasin举行的民意调查显示,54%的说德语或拉丁语的南蒂罗尔人支持从意大利脱离回归奥地利或独立。


威尼斯:

威尼斯,这座被纽约时报形容为“无疑是最美丽的人造都市”,被时代线上杂志称赞为欧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的水城在过去历史上曾有过长期的独立历史。在曾经,威尼斯共和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金融和海运力量,是十字军东征和勒班陀战役的集结地,也是从13世纪直到17世纪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特别是丝绸,粮食和香料)和艺术中心。 威尼斯市还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9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使威尼斯在其大部分历史中成为一座极为富裕的城市,此外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威尼斯也是其中的核心地区之一。直到后来因为土耳其人对地中海东边的控制促使欧洲国家寻找其他航线的欲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并最终在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后惨遭奥地利吞并,直到1866年,威尼斯在一次被后世认为“很有问题”的公民投票后并入了意大利王国才宣告了其独立历史的彻底终结。

而近代威尼斯独立运动的复燃则最早起源于1920年,,一份社会主义和共和主义威尼斯报纸 La Rescossa 倾向于“由自治和有能力的技术和行政机构组成的联合政府和当地选举州长”,来代替“中央政府”。1921年,威尼斯当地的地方主义政党曾在选举中获得6.1%的选票,但很快便因为墨索里尼政府的镇压而被迫解散。

而根据二战后1948年通过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南蒂罗尔和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获得了具有特殊法规和相关的特权,尤其是与财政、学术、健康和领土自治有关的特权,而威尼斯所在的威尼托大区却没有被包括在内,这引发了一些地方主义者的不满;因此,一些人建议将威尼托与其他两个提到的地区统一起来,或者也赋予威尼托一个特别的自治法令。

有关威尼斯地方主义的思想在1960年代经历了新的发展,当时威尼托自治区运动 (MARV) 根据宪法的规定领导了一场支持建立大区的运动,并于1970年开始付诸实施。70年代后,威尼斯的经济随着大量中小企业的入驻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加上意大利政府拿北方的钱大量投资南方,以及不断的各种政治丑闻。让威尼斯地方主义的势头在70年代只增不减,再次背景下,威尼斯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自治运动党派,即威尼斯联盟(Liga Veneta),该党于1980年正式宣布成立,此后一系列的相关政党也相继出现,如争取自治威尼斯、独立我们威尼斯、威尼斯独立、威尼斯中右翼等。这些政党中一些主要旨在促进威尼斯语言及其官方保护,也有要求更大的区域自治,剩下的则是公开的独立主义者或分裂主义者,并声称对与今天的威尼托和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地区相对应的整个历史威尼托的原始主权。

而这些人中走的最远的一派,被称为塞雷尼西米(Serenissimi),主张恢复历史上的威尼斯共和国,他们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组织了一系列的示威活动,试图迫使意大利政府承认威尼斯独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行动发生在1997年5月8日至9日,9名隶属于该组织的武装人员携带二战时的老式MAB38冲锋枪,使用自制的“坦克”(实际上是改装的卡车)在夜间武装占领了圣马可广场和大教堂钟楼,试图以这一行动在威尼斯共和国覆灭200周年之际向世界表态其立场,意大利军方新成立的特种干预组(GIS)则很快发起反击,没有付出伤亡便制服了全部9名武装人员,涉事者后来全部被判处数年监禁(值得一提的是神枪少女中便捏他过这一事件,不过和现实不同的是,在神枪剧情中所有塞雷尼西米成员均在一场战斗后被社会福利公社和意大利宪兵部队击毙)

2014年6月12日,威尼托地区委员会以多数票通过了要求就独立问题进行协商性全民公投的法案,该法案成为了第1号地区法律,尽管在2015年被意大利政府驳回,但在2017年1 月22日星期日举行的第二次区域公投的提议,以要求在地方政府内,具体包括教育、环境、文化遗产等方面扩大地区自治的公投仍然以98.1%的决定性多数被通过。而在2012年举行的一次地方民意调查中,有80%的威尼斯人赞成扩大自治权或者从意大利完全独立










转载请注明来自重庆中青假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神枪少女》背后的故事:北方联盟、帕达尼亚与意大利地方分离主义运动》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